臺灣錯把疫苗當外交籌碼

(圖/達志影像

臺灣迄今未能獲得足量疫苗國人施打,本來單純是疫苗製造商與臺灣政府之間的商業行爲,現卻被衍生詮釋爲臺灣的外交問題。將原因歸咎於臺灣在國際間受到政治打壓,這對於臺灣想即時爭取疫苗真的有幫助嗎?

自從臺灣疫情爆發,人人口中都在詢問疫苗從哪來、在哪裡?這幾天有位住在臺灣的美國朋友問我美國共和黨海外部是否有在積極動作、幫忙聯絡美國向臺灣提供疫苗。雖然我已從共和黨卸職,但對於他的問題我有着很明確的回答:「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因爲臺灣的疫苗取得是臺灣政府的責任,而非任何外國政黨的責任。」

雖然臺灣政府之前對新冠肺炎因應措施普遍得到世界認可,但在疫情爆發之後政府並未重視臺灣內部政黨、地方政府、或個人所提出的疫苗採購提案與建議,反倒將採購疫苗的重點託付於其他國家,似乎有點本末倒置。

另一個出現在臺灣的特殊「疫苗外交」現象是自2020年3月起,由於旅行中斷,許多外籍人士滯留在臺,臺灣政府釋出善意,一次又一次提供他們在臺延長簽證並得以延長在臺的停留時間。這些外籍人士原本只是暫時來臺,有的卻一待就1年多。他們無須繳稅,亦未加入健保制度。許多民衆或許並不知道,臺灣政府於2021年4月曾短暫開放所有人接種AZ疫苗,連這些短期來臺的外籍人士也可以自費施打。

今年5月26日,美國在臺協會英傑處長髮出聲明強調臺灣的確診者數相對少。6月2日,德國在臺協會王子陶處長也發表聲明指出臺灣欲從德國BioNTech購買疫苗屬於商業行爲,而這個商業契約簽訂與否取決於契約雙方德國政府無力介入。爲什麼這些外國駐臺代表要異口同聲暗示臺灣政府別對他們幫忙爭取疫苗抱持着太大的期望?

事實上,我認爲值得關注的看點在於2020年3月18日,美國在臺協會和臺灣外交部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中提到,美臺雙方會對於疫苗的研發與製造加緊合作,這個倡議不知後續發展得如何?至今似乎乏人問津。

近日臺灣收到了日本捐贈的第一批AZ疫苗,雖然此類疫苗尚未在日本境內施打,但對臺灣而言卻如同缺水獲得了一場及時雨一般。疫苗抵達當天,全臺歡欣鼓舞,強力表達對於日本政府的感謝。

有鑑於美國和德國駐臺代表所發出之聲明,臺灣政府應該釐清我們對於他國捐贈疫苗的意義與期望。會錯意過度解讀,都對臺灣的外交立場沒有任何幫助。

儘管最近日本政府似乎頻頻對臺灣釋出善意,像是將原名爲「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的日本駐臺機構更名爲「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雙方政府官員社交平臺上友好互動,但日本政府實際上並未延續許多與臺灣在馬政府時代簽下的雙邊合作協議細項,截至目前,日本亦未表明將幫助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簽署,更未與臺灣一同公開強化任何軍事區域安全之合作。

此外,臺灣外交部在感謝日本的聲明中強調了「民主國家之間互助」這個重點,這既不符合日本向非民主國家(如越南)捐贈疫苗的計劃,也與日本向全球疫苗平臺COVAX大筆捐款確保許多非民主國家獲得疫苗的事實相違背。事實上,中華民國僅存的幾個邦交國之中有一些並非民主國家。

臺灣政府帶頭呼喊的「Health for All─Taiwan Can Help」讓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口號相信大家仍耳熟能詳,難道「Health for all」的all還有條件限定?必須是民主國家政體才能共享疫苗?

臺灣政府未能及時獲得足夠數量疫苗的原因,可以簡單歸結爲臺灣政府長久以來的官僚結構導致重大決策的運行低效,這與臺灣被世界衛生組織排除在外或臺灣缺乏邦交國等因素並無關聯。若將獲得疫苗視爲外交的籌碼,臺灣民衆的疫苗接種恐怕會遙遙無期。(作者爲前美國共和黨亞太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