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島你去過幾個?探索海灣旅遊年
文/Sharelife分享生活
規劃旅行的時候,有許多人總想往國外飛,見識國外風景,但其實臺灣也有許多地區,擁有着不亞於國外的美景,到臺灣這10+處小島上,一同聆聽當地的風情,看見小島擁有的獨特處吧。龜山島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提供宜蘭縣縣屬島嶼中最大、也是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龜山島」,不僅成爲宜蘭最著名的地標,也是精神象徵,登上龜山島北岸碼頭後,就能看到長達1公里的安山岩礫石灘,因爲延伸方向會隨着季節變換,所以也被稱爲是「靈龜擺尾」,另除了生態探索島上自然的生態環境,還可遠眺全臺唯一的原生蒲葵林。地址: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里處綠島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提供舊名火燒島的綠島,是由火山集塊巖所構成的島嶼,因長年受到風化與海水侵蝕,形成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綠島海域動輒四、五十公尺的能見度,也是世界少有,因此又被稱爲玻璃水,岸潛據點達10餘處,船潛據點也多達20處,不只是浮潛者的天堂,世界僅有3處的海水溫泉,也是到綠島不能錯過的療愈享受喔。地址:臺東縣綠島鄉南寮村194-1號蘭嶼
▲雙獅巖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提供同與綠島一樣,也是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島,由於西北角的山頭在夕陽的照射下,就像是一顆紅色的人頭,所以舊稱爲「紅頭嶼」,之後才因島上盛產蘭花更名爲「蘭嶼」,緩慢的島嶼步調,適合想遠離塵囂的你,徒步環島也能發現許多大自然創造的的巖洞,夜晚時躺在戶外等待流星,則是每晚必做的行程之一。地址:臺東縣蘭嶼鄉椰油村忠孝街295號小琉球
▲花瓶巖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提供臺灣離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有名的天然奇景「花瓶石」更是觀光客必遊景點,島上知名的「烏鬼洞」、有小威尼斯沙灘美名的「蛤板灣」等大自然景觀,都值得讓人細細品味,爲了降低對環境的負擔,小琉球更首創「海灘貨幣」,只有參加當地的淨灘活動纔有機會獲得,在這還能享受與海龜最接近的距離,輕鬆就能體會與海龜同遊大海的體驗喔。地址:屏東縣琉球鄉民族路20-1號七美島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提供位於澎湖羣島最南端的七美,初期曾被稱爲「南嶼」或「大嶼」,後爲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因此改名爲「七美鄉」,七美地形遍部着玄武岩熔岩冷卻後的更種樣貌,在月鯉灣的珊瑚羣礁,更有着種類多元,覆蓋率高、顏色燦爛的珊瑚羣礁,當地流行的阿婆肉糉與稀奇的魚鱗凍等,都是去到七美時不能錯過的好滋味。地址:澎湖縣七美鄉漁翁島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提供扛着澎湖古八景之首的「西嶼夕照」,在黃昏時夕陽將草原染的通黃,朝向西方的水面看,還能看見金波擺痕,當夕陽與海面交會時,境界的彼方便開啓另一道夜晚的序曲,而共同陪伴你的,還有一座全臺最老的燈塔,搭配着周遭的矮白房,在自然的海景下,享受難得的落霞餘光。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195號吉貝島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提供夏日度假的熱門選擇「吉貝島」,當站在吉貝的沙尾時,像是鏡面一般的海面,映照着一切,夕陽西下時,落下的霞光四射,儼然是一場大自然的燈光秀,在這不僅能體會濃濃的海味,細白的沙灘也增加更多的情愫,讓許多人紛紛帶着心儀的他,一同散步在金黃海灘上,共度彼此的浪漫時光。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嶼烈嶼
▲圖片來源:flickr@Wei-Te Wong提供素有小金門之稱的「烈嶼」,位在金門本島西南西方,也是距離中國最近的島嶼,是外島中的外島,在這可以欣賞天然的貓公石景觀海岸,還可以品嚐濃密的芋頭冰,或是嘗試從戰地時代流傳下來的流行吃法,用豬肉罐頭做成的芋戀肉,享受遊客必吃的必饗美食。地址:金門縣林湖村西路60號東莒島
▲圖片來源:Bambi Su提供
▲西莒 圖片來源:Bambi Su提供莒光鄉之一的東莒島,舊名「東河」、「下沙」、「東肯」、「東犬」,位於馬祖列島最南端,總面積只有2.64平方公里,而在這的東莒燈塔則被評定爲第二級古蹟,是臺灣第1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在這也能體驗一場東洋山地質之旅,在長期刻磨形成的海蝕柱與海蝕溝間,體會充滿傳奇的「神秘小海灣」,少見的藍眼淚與銀河景觀,更是不可錯過的東莒美景。地址:連江縣莒光鄉福正村56之1號北竿島▲圖片來源:Bambi Su提供來到北竿一定要來一趟螺蚌山步道,沿途的景觀處處是驚喜,還可以體會陡峭的馬祖地勢,崎嶇步道的挑戰,最棒的是還能享受一望無際的海景,另被CNN評選爲世界15大自然奇景的藍眼淚,更是不能錯過,結束景點的探索後,來碗道地的老酒面線,更爲這趟旅程加上更多的小確幸。南竿
▲圖片來源:Bambi Su提供位於閩江口外東海中的南竿鄉,昔稱「下竿塘」,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不只是馬祖地區交通、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中心,也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在走遍這些小島後,也許你更能窺見原始的風貌,看見城市與小島間的差異性,雖然少了城市的便利性,卻仍然存在着質樸與清新。圖片來源: 交通部觀光局、flickr提供本文獲得 「Sharelife分享生活」授權刊登,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