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人年花20億買感冒成藥 「普拿疼、三支雨傘標」最夯

臺人年花20億買感冒成藥,「普拿疼、三支雨傘標」最夯。(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綜合報導

流感疫情升溫,根據尼爾森最新零售市場資訊追蹤顯示,光是2016年1月份臺灣民衆消費新臺幣2.05億元的感冒成藥,較2015年12月就成長了9.4%,若與2015年1月同期相比,也成長了3.4%。若以去年一年,2015年臺灣消費者總共花費了新臺幣19.9億元購買感冒成藥。

感冒成藥的銷售天氣呈現負相關,2015年第一季平均氣溫攝氏19.2度,感冒成藥銷售金額達 5億8千6百萬元;然而第三季平均氣溫升至攝氏28.7度時,感冒成藥銷售金額降至4億9百萬元。

若以量來看,根據尼爾森最新零售市場資訊追蹤顯示,全臺消費者共吃了6,834萬顆感冒膠囊或感冒錠/粒,喝了3億毫升、也就是約30萬瓶一公升寶特瓶裝的感冒糖漿,也吃了46公噸的感冒熱飲/感冒粉末

另外,根據尼爾森生活型態調查顯示,2015年12~65歲約有169.5萬人會購買感冒成藥,以2015年感冒成藥市場19.88億元計,平均每位會購買感冒成藥的消費者一年花費1180元在感冒成藥上,而以上都是尚未統計處方感冒藥結果

2015年感冒成藥市佔率前三大品牌依序爲普拿疼、三支雨傘標與國安,有三分之二受訪者進店消費前就已經決定好要購買的成藥品牌,而對這羣進店前即決定好所要購買之品牌的消費者而言,其主要參考資訊來源依序爲電視節目廣告(47%)、親朋好友推薦(33%)以及之前使用經驗(27%)。

尼爾森產業研究資深總監恆隆建議,有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到店內才決定品牌,再加上消費者購買成藥主要依賴藥局比例超過七成,這正是成藥廠商行銷人員機會,如何透過藥局的店內展示與清楚明瞭的商品陳列,若能再配合藥師推薦,在店內翻轉消費者心目中預定購買的品牌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