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貿易倡議 1月中在臺談判有譜

臺美貿易倡議第2次實體談判規劃

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11月舉行首次談判會議,行政院經貿辦先前透露明年農曆年前有望舉行第二次談判,且積極爭取來臺。據悉,相關單位已收到通知,美方來臺「有譜」,預計進行2~3天談判,主軸圍繞四項優先議題,若談定被視爲第一階段成果,可望進一步簽署協議。

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自8月中宣佈啓動談判,於11月8日、9日在美國紐約召開首次談判會議。至於第二次會議時間及地點,經貿辦先前透露,在農曆年前、1月中旬舉行,且將爭取來臺談判。

據悉,我方日前已接到通知,美方來臺機會大,惟我方憂心「沒有踏上飛機前都不算數」,暫不透露日期、行程及下塌飯店等資訊,將在適當時機對外宣佈。

據側面瞭解,目前已敲定談判代表層級,由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Terry McCartin)帶隊,他的層級約是我國司長以上到次長級之間,已具備談判決定權;我方則由經貿辦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帶隊上場。

臺美談判聚焦11項議題,第二次實體會議觸及議題,以四大優先議題爲主,包含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反貪污和良好法規實務等,「但其他也不排除討論到」,像數位貿易就有可能被討論。

實際上,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召開前,我方與美國已經陸續進行十餘次視訊會議,各工作層級互相瞭解對方需求,方便在實體會議時一次性大彙整。

先前我方表示,今年底有望有小部分成果,據悉,第二次實體會議希望將四大優先議題談定,並進一步約定簽署協議時間,但該協議名稱是否爲BTA(雙邊貿易協定)?要怎麼定義跟包裝,仍待雙方人員討論。惟雙方已有簽署或共同宣稱的共識,屆時會視爲臺美貿易倡議談判第一階段的成果,最終目標是明年底前完成整個BTA協議談判。

對於外界憂心,1月中旬剛好是內閣改組時機,是否會影響臺美談判。政院官員認爲「應該不會」,因爲臺美談判屬技術階層的談判,也是兩個國家都已經同意並認同積極進行的一件事,政務官去留沒有太大影響,仍會有專業人員進行談判,「相信會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