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出軌】工程車怎會摔落鐵軌?鄭麗文怒指一大關鍵

臺鐵太魯閣號在花蓮撞上工程車出軌意外,工作人員全力搶救。(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鐵太魯閣號2日因被摔落的工程車砸中發生出軌意外,已造成50死、146輕重傷,檢討聲四起。國民黨立委鄭麗文表示,工程車墜落處平日人跡罕至,臺灣人就會認爲不需花錢防護網,這也是此次事發關鍵;臺灣對公共安全與SOP要求極度低落,如思維不轉化,臺灣即便創造經濟奇蹟脫離第三世界國家,也難以真正晉身進步國家。

鄭麗文昨日(2)在《中視》政論節目庶民大頭家〉表示,臺鐵長期以來缺乏效率管理出現嚴重問題,這已經是一個「沉痾」了,她不知道什麼時候政府會有足夠的決心與魄力,徹底去面對這個問題。這次發生這麼大的一個意外跟悲劇,說實在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很難想像的狀況,畢竟一輛這麼大的工程車,爲什麼會從上面掉下來?就算掉下來,它非要在那一秒掉下來嗎?火車經過不需要1分鐘時間,它只要不在那一瞬間掉下來,其實傷亡是可以減低非常多的,這中間有太多大家無法接受、不能理解的巧合。

鄭麗文質疑,這件事到底能不能夠避免?過去大家都會認爲,這種事不可能發生,所以就不可能去多花錢,在這種「沒有人的地方」去做個邊坡,就連政府也會認爲,花那麼大一筆預算去做這種東西是沒有必要的。

鄭麗文強調,臺灣長期以來這種思維要轉化了,臺灣以前是第三世界國家,臺灣曾經是什麼都沒有,是靠臺灣人民的努力纔有如今的經濟奇蹟,所以過去都是成本效益考量,能夠不花錢就不花錢,能夠愈便宜、愈低成本把東西做出來就做出來,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臺灣人真的要改變這種思維了。

對此,鄭麗文指出,臺灣的票價也太便宜、水價也太便宜、電價也太便宜,我們長期享受這種廉價的好處,搞得連我們現在薪水都太便宜,所以全臺灣就陷入一種「低價」的惡性循環中,必須要從某個時刻開始改變這種思維,寧願多花一點錢把該做的防護做好,那些罵浪費的人只要看看這次的意外,還有拿國外經驗跟臺灣跟比較,可見臺灣對非常多公共安全與SOP的要求,其實是很低很低的。臺灣必須要全面檢討,因爲若想晉升到進步國家,就必須在很多的規格標準上提高,要提高就得要投入人力成本,而這其實會促進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