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載具若遭他國攻擊 科技部長:臺灣只靠自己無法因應

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臺灣太空載具若遭他國攻擊,將無力自行因應。(林志成攝)

科技部提出《太空發展法》草案,將提升我國太空科技能量,參與全球太空產業的龐大商機。不過立委今質疑,美、日都在成立太空軍,以後我國的太空載具若遭到他國攻擊,怎麼辦?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光靠臺灣不足以應付,必須靠國際合作來解決。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太空發展法》草案,吳政忠報告指出,依摩根史坦利公司預測,2025年全球太空產業經濟產值約爲4634億美元,2030年爲5995億美元,2040年則高達高達1兆美元以上,太空科技產業擁有龐大商機。

吳政忠說,太空科技產業主要系機械電子材料半導體等跨領域尖端技術密集系統整合,我國在這些領域具有相當優勢。而且,我國目前在正在進行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與B5G低軌衛星計劃,將全面提升我國太空科技能量,並擴散技術產業效益

科技部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31個國家已經制定或正在制定各種不同形式的太空法規。我國是全世界第32個擁有衛星的國家,且近年來國內已有數家商業太空公司成立,商業應用性太空活動逐漸普及,國際合資民間企業投資商業模式逐步導入,使我國已經進入太空新紀元

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質詢指出,全世界都在往太空發展,臺灣現在才討論訂立《太空發展法》,實在太慢。他也質疑,現在美國日本研擬成立太空軍,而未來我國太空載具一旦遭受他國侵襲,怎麼辦?

吳政忠回覆,《太空發展法》草案第一條就明確規定,我國發展太空產業是基於和平用途,不是爲了因應戰爭。他認爲,未來我國的太空載具若遭受他國攻擊,臺灣不足以因應,必須靠國際合作來幾決。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質詢指出,科技部提出的《太空發展法》草案,單單這個名稱,就會讓國人誤以爲是爲了臺灣邁入太空而準備,事實上只是規範太空載具登錄、發射計劃之申請許可發射場域的設置營運管理、太空事故損害賠償最高50億元等。

李德維說,108年至117年爲期10年的「第三期太空科技發展計劃」總經費才251億元,平均每年僅25憶,即使這個法律通過,也沒預算來執行太大的太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