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營收、市值創新高 一路追趕三星、超前英特爾的關鍵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等了36年,2023年時,臺積電終於超越英特爾、三星電子,成爲全球營收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圖/財訊提供)

這一刻對臺積電深具意義,因爲營收是衡量一家半導體公司影響力的關鍵指標。雖然臺積電在2017年時市值就曾超越英特爾,2021年時市值開始超越三星電子,但2021年時,臺積電的營收仍小於以製造記憶體爲主業的三星電子,也小於以製造處理器爲主業的英特爾。

但到了2023年,事情不一樣了!臺積電2023年全年營收站上693億美元(約合臺幣2兆1千億元),英特爾同期營收爲542億美元(約合臺幣1兆6千8百億元),三星電子2月6日公佈,2023年全年營收爲258.94兆韓圜。

分析師估計,三星電子的半導體部門2023年營收約爲509億美元(約合臺幣1兆5千億元)。

臺積電成爲2023年全球營收最高的半導體公司,主要是因爲這一年,包括臺積電在內,所有公司都因爲手機、筆電庫存水位高,總體經濟需求不振,地緣政治動盪等大環境影響,但臺積電以純晶圓代工模式運行,客戶生產的產品種類相加,比三星和英特爾更廣。

相較之下,三星因爲記憶體供過於求,營收大幅下滑,英特爾則受到AMD等競爭對手侵蝕資料中心市佔率,加上筆電和PC需求不振,英特爾銷售處理器爲主的營收也難以大幅成長。

臺積電從草創到世界第一之路,突顯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因爲在90年代,由葛洛夫所領軍的英特爾叱吒半導體產業,以整合元件製造商模式(IDM)開創了微處理器的時代;更在1992年擊敗日本NEC成爲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

然而,《財訊》雙週刊指出,1987年臺積電正式成立,以晶圓代工模式進入全球半導體市場,雖然針對不同半導體制程進行研發,且每年大舉的資本支出投入研發與先進製程技術,但絕不推出自己的產品,專心服務客戶,和主要生產自有產品的IDM模式大不相同。

三星則相反,除了強攻記憶體制造,同時走上下游整合之路,從記憶體做到手機、電視,賣一次產品三星從零組件到整機都可以賺錢。但三星在晶圓代工業務遇到挑戰。雖然從李健熙時代就想要經營晶圓代工事業,儘管2014年三星曾經搶下蘋果訂單,但同樣一款iphone 6手機,搭載臺積電版本晶片的iphone竟比三星版性能更加出色,讓蘋果最後將訂單轉向至臺積電,從此蘋果都將晶片代工訂單獨家交給臺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