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高雄廠進度!臺積電大咖親曝領先英特爾、三星2關鍵

臺積電和三星都將最先進晶片生產留在國內,主要原因是成本和勞動力的考量。(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臺積電過去幾年積極投資先進製程產能,上月法說會才披露,去年邁入量產的3奈米,在營收比中已重達16%,將對在高雄興建第三個廠區展開評估。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日接受媒體專訪,透露高雄廠進度不錯,已開始對公共基礎設施展開規劃;他也分享,臺積電如何靠2關鍵佈局,甩開對手英特爾(Intel)、三星。

據《鏡週刊》今(3)日報導,臺積電2023年無懼地緣政治以及升息因素的衝擊,稅後盈餘8,38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32.34元。即將在6月卸任的董事長劉德音表示,臺積電能夠在去年營收達2.16兆元,僅出現4.5%小幅衰退,關鍵就在於產能佈局超前部署和技術領先。

劉德音更透露,自己和研發團隊緊密共事,花了大量時間跟心力,確保臺積電的技術能夠領先業界2年以上。他以1.4奈米技術爲例,拔尖的技術讓臺積電去年的表現勝過晶圓製造同業,且臺積電已經做好準備,針對未來的AI和高效能運算(HPC)發展,已經做好大幅增加了支出及充分準備。

報導中提及,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18年6月交棒給劉德音時,資本支出爲105億美元(新臺幣3273億元);然而到了2023年度,臺積電資本支出已經飆升超過300億美元(新臺幣9,417億元),非但狠狠甩開競爭對手英特爾、三星,同時也讓蘋果、輝達和超微等商業巨擘對臺積電生產的晶片更加依賴。

至於外界關注的高雄厂部分,劉德音則表示,當前的進度相當良好,廠區內的先進製程,目標是使用100%再生水,未來依據開發狀況,導入更多的綠色製造與資源循環再利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