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劉德音:美國不應移動供應鏈 車用晶片供貨已提前2個月!

臺積董事長劉德音。(圖/資料照)

記者兆麟綜合報導

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CBS節目《60分鐘》訪問,節目在美國時間2日播出,劉德音在節目中表示,臺積電在去年底得知晶片短缺時,有試圖儘可能擠出更多的晶片給汽車製造商

劉德音受訪時談到車用晶片供給,表示現在臺積電提前了兩個月,到6月底、就可以趕上客戶的最低要求。主持人提問,車用晶片短缺是否能在兩個月後落幕,劉德音則迴應,這個問題恐怕無法,因爲會有時間差,特別是汽車產業鏈又長又複雜的情況下,供應要花上7到8個月時間。

談到很多美國人擔心,大部分晶片都在亞洲製造,劉德音則指出,能理解美國人疑慮,但這跟在不在亞洲製造無關,因爲不管在哪裡生產,都會產生短缺,根本原因是因爲疫情導致。

主持人再問,有關英特爾新任執行長辛格(Pat Gelsinger)認爲太多晶片在亞洲製造,供應鏈有必要再平衡的問題,劉德音認爲,美國應該追求跑得更快,投資在研發上,培養出更多博士碩士學士投入產業,而不是移動供應鏈,這樣做成本太高且不具生產力,會減緩創新,因爲大家都會緊緊抓着自己的技術,而放棄全球合作

主持人也提到,近來習近平一直威脅要拿下臺灣,很多人推測就是爲了半導體技術而來,最極端狀況可能是中國入侵臺灣,控制檯積電,而這有可能迫使美國防衛臺灣,就像30年前防衛科威特一樣,只是那時爲的是石油,現在是爲了晶片,並指出半導體業被稱爲臺灣的「矽盾」。

對此,劉德音表示,這代表世界都需要臺灣科技產業的支持,因此不會讓這個地區發生戰爭,因爲這有違全球每個國家利益。但當主持人追問臺積電是否能以任何方式保持臺灣安全,劉德音則迴應,他無法置評,因爲這是一個多變的世界,沒人希望戰爭發生,他也希望不要。

同時在節目中受訪的,還有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季辛格,他認爲,因爲全球半導體短缺,導致衆多產業遭受衝擊,這樣的情況很可能無法在幾年內獲得解決。

季辛格表示,英特爾進行調整以增加生產,處理晶片短缺問題。可能要至少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讓供應緊張開始緩解,並點出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勢力下滑,目前全球約75%的半導體產能集中在亞洲,而美國只佔12%,遠低於25年前的37%,任何看到供應鏈的人都會覺得那是個問題。這是個很大而且很重要的產業,他希望有更多留在在美國的土地工作,這樣才能控制長期的科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