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首富減持中國平安套現138億!馬明哲:改革刻不容緩
受大股東減持消息影響,6月18日,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A股、H股分別下跌1.74%和1.65%。
6月17日晚間,中國平安公告稱,卜蜂集團通過下屬子公司於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6日期間,以股本衍生工具交付股份的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H股約1.83億股,佔總股本比例1%。中國平安港股2021年1月1日到6月16日的區間成交均價爲90.81港元/股,按此計算,卜蜂集團這次減持套現約合人民幣138億元。
一直備受市場追捧的保險股,似乎不香了。
今年以來,保險股明顯跑輸大盤。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601601.SH)年內跌幅已超20%,新華保險(601336.SH)跌幅19.41%,20%,中國人壽(601628.SH)跌去12.95%,中國人保(601319.SH)跌幅近10%。
日前,5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2021年前5月保費數據出爐。數據顯示,五大上市險企前5個月共收取保費收入約1.3萬億元,同比僅增長0.69%。
具體來看,今年前5個月,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3864億元、2817.60億元、3610.82億元、1887.82億元和826.7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4.49%、0.37%、-5.66%、5.16%和4.64%。
大股東減持背後
作爲最大股東,這是卜蜂集團近期以來第二次大幅減持中國平安。
卜蜂集團上一次減持是在2020年。2021年1月初,中國平安公告稱,卜蜂集團於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累計減持H股2.2億股,佔總股本比例達到1%。
卜蜂集團在國內被稱爲正大集團,成立於1921年,是泰籍華人謝易初創辦的知名跨國企業,形成以農牧食品、批發零售、電信電視三大事業爲核心,同時涉足金融、地產、製藥、機械加工等10多個行業和領域的多元化跨國集團公司。卜蜂集團的謝氏家族爲泰國首富。
2012年底,中國平安原股東匯豐控股將9.76億H股轉讓給卜蜂集團,總交易價爲727.36億港元,相當於每股59港元。卜蜂集團由此成爲中國平安的單一最大股東。
據中國平安2013年年報,卜蜂集團間接持有的中國平安H股、A股合計佔總股本的13.51%。之後一路減持,在該次減持之後,卜蜂集團在中國平安的持股比例降至6.85%,爲12.5億股。至此,卜蜂集團持股比例較收購初期已下降超一半。
不過,在中國平安這筆投資上,卜蜂集團也賺得鉢滿盆滿。
在大股東持續減持獲利同時,中國平安的前5月保費收入數據並不好看。
2021年1-5月,中國平安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610.82億元,同比下降5.66%。具體來看,中國平安子公司平安財險、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平安健康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91.26億元、2359.61億元、109.14億元和50.8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8.81%、-4.19%、-14.43%和25.12%。
此外,備受關注的中國平安壽險改革已進入全面推廣實施階段,但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尚未能看到改革成效。數據顯示,2021年前5月,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累計總保費2520億元,同比下降4%;5月單月個人業務新單72.8億元,同比下降30.7%。
“個人新業務從去年一月開始,除了今年一、二月份外都是同比下降,而且目前爲止沒有任何止跌的跡象,請問這種情況還在貴公司的掌控之中嗎?何時能止跌企穩?”6月15日,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向中國平安提問。
中國平安6月17日回覆稱,公司1-5月壽險及健康險累計新業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長,但月度之間的變化受業務節奏、經營環境、基數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們對改革仍充滿信心,伴隨壽險改革工程持續深化、穩步推進,改革成效會逐步顯現。
天風證券研報認爲,短期來看,平安目前負債端壓力較大,代理人規模及NBV面臨下滑壓力。長期來看,對於參與方正集團的重組的後續展望,平安線上醫療資源與北大集團的線下醫療資源的打通、以及與保險產品的打通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以及各方協調。且壽險改革正在推進中,預計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對業務起到拉動作用。
壽險行業持續內卷
縱觀全行業,不止中國平安壽險業務表現承壓,另四家保險上市公司的業務增速也面臨挑戰。
數據顯示,2021年前5月,中國人壽實現收入3864億元,同比增長4.49%;新華保險壽險保費收入826.72億元,同比增長4.64%;中國太保壽險保費收入1211.73億元,同比增長4.04%;平安人壽保費收入2359.61億元,同比下降4.19%;中國人保壽險及健康險保費收入791.38億元,同比下降1%。
從5月份單月的保費收入同比情況來看,5家上市公司保費呈現“二升三降”的態勢。具體來看,今年5月,中國人壽和太保壽險保費收入分別同比微增3%和1%;而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及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別同比下降了4%、14%、13%。
新單方面,上市險企新單壓力延續,其中中國平安5月個險新單同比下降30.7%(前值爲-23.3%),中國人保長險新單同比下降31.6%(前值爲-50.0%)。
一位券商非銀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2021年以來,壽險保費增速呈現“高開低走”的局面,一方面在於前期新老重疾產品定義的切換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疊加“惠民保”等普惠保險的普及,這對上市險企保費產生了擠出效應;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仍在,代理人展業受到影響,加上在原有粗放式渠道模式下,保單銷售難度增大,導致產出不及預期。
“粗放式渠道發展不具可持續性已成業內共識,渠道改革愈加迫切,當前各家險企都在加快渠道向高質量轉型,提高代理人隊伍的專業素養與質量,但改革過程必然面臨陣痛。”前述券商非銀分析師表示。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5月底舉辦的平安壽險第25屆高峰會上也表示,此前中國平安“重規模輕品質,重短期輕長期”,過於追求業務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忽視了對業務品質、服務質量的要求,客戶滿意度下滑,客戶投訴率上升。表面上是經營管理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平安壽險的第三次改革都已是刻不容緩、別無選擇。
廣發證券研報指出,長期來看,保險行業仍有較大的空間:一方面是我國人口結構正加速變化,二是醫療支出逐年增長。疫情對於人們購買保險防範風險也將帶來積極影響,尤其是隨着後續經濟走強,居民財富增加,國內保險行業在龐大人口需求支撐下,不論是基於保險深度還是保險密度層面出發,整個行業仍然擁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處在發展紅利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