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公開講/劉泰英:政府莫忘 人命優先
國民黨立委鄭正鈐在總統府前抗議,並高舉寫有「我要疫苗」字樣的白布條。(圖/彭子桓)
新冠疫情嚴峻,不少醫院及醫護人員照顧病患忙到快瘋掉,紛紛在網路上發出求救信號。然而,新北市雙和醫院與臺北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竟接連發生暴力事件,令人不捨之餘,也感佩醫護的付出與犧牲。希望大家莫忘將心比心,且急躁無助於解決問題。
這波社區感染大爆發,是大多數民衆始料未及的,國際主流媒體用「神話破滅」形容臺灣當前的疫情考驗,還研判是原本嚴密的邊境管理措施,讓民衆日久產生「安全錯覺」,類似「外緊內鬆」的心態,對防疫失去戒心,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大意地做出錯誤決策。
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爲,臺灣航空公司機組員檢疫措施,從最早居家檢疫十四天,逐步放寬爲「3+11」(居家檢疫三天、自主健康管理十一天),開啓了防疫破口,再加上防疫旅館標準作業流程疏失,最終造成華航、諾富特飯店羣聚事件,進而引爆雙北社區感染。
犯錯不可恥,未記取教訓重蹈覆轍纔要命。之前臺股屢創新高,我不斷強調「居安思危」,呼籲重視股市漲過頭泡沫化的風險,也是基於此,因爲我自己曾親歷經濟危機,看過太多投資人盲目追求利益嚐到苦果。
回到國人近來最關切的疫苗問題,早在三十年前我就倡議,臺灣經濟從石化發展到電子產業,下一步應發展生技產業,這想法迄今未變。電子產業雖被譽爲「護國神山」,重要性不言可喻,但隨着國際競爭者快速增加、自動化普及,附加價值恐逐漸下降,代工毛利率更被壓得很低;反觀生技產業附加價值被看好,從這次全球爆發新冠肺炎後,各國際藥廠、生技公司競相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發疫苗,可見一斑。
只是,生技產業前期投資很燒錢,臺灣更有個奇特的現象,不時傳出生技產業被有心人當成炒股工具。我向來不對個股表現作評論,但近來《財訊》社長謝金河公開指出:「過去這十年來,我對生技股資訊不對稱的胡亂炒作,一直都深痛惡絕,從基亞到浩鼎,到去年的天國一輝,我都很不以爲然。」這段話確實點出臺灣發展生技產業的重大障礙。
刻意炒作股票行情,就像臺灣的政治惡鬥般,被民衆所痛恨。其實,多數民衆沒有特定政治傾向,要政府幫忙的也不多,既然專家學者都認爲疫苗纔是唯一解方,在國產疫苗尚未上市前,包括佛光山和鴻海等民間團體都慨然捐贈疫苗,政府就應盡力協助讓美事成真。
發展生技與進口疫苗並不衝突,尤其人命關天,民衆健康永遠是政府最優先的考量,期盼政治人物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同理心,感受染疫者痛苦及家屬的哀傷,莫忘從政初心,更要記得亂世正是修行好時機。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