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最熱門通識課!法醫教授開班「鑑識科學」:30年能避免一次錯判就值得了

(今週刊提供,蕭芃凱攝)

「國民法官」制度將於明年上路,翁德怡在臺大開設「國民法官必備之基礎鑑識科學」通識課,希望學生明白,科學調查過程中可能有謬誤,應勇於挑戰權威,引領出調查的其他可能性,避免冤案。

「我對『江國慶』的印象只停留在冤獄、刑求,從沒想過鑑識專家的證詞也是幫兇⋯⋯。」來自不同科系的臺灣大學學生,正熱烈討論着25年前的「江國慶案」。這羣事發當時還沒出生的大學生,在課堂上得知軍方提交的兇器鋸齒刀與法醫鑑定的被害者傷口形狀、長度皆不吻合,審判過程中卻無人提出質疑,導致年僅21歲的江國慶遭冤枉槍決以後,他們都感到極度震撼,甚至無法想像。

江國慶案:1996 年空軍作戰司令部營區內5歲謝姓女同遭性侵殺害,軍方刑求逼供,江國慶遭冤枉判死。

「開這堂課,不只是傳授司法科學基礎知識,更想借由讓學生建立『隨時對權威抱持懷疑』的態度,未來如果有機會參與重大刑案審判,就可能阻止冤案發生。」說這段話的,是臺大法醫學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因爲「國民法官」制度將於2023年上路,她主動開設這門「國民法官必備之基礎鑑識科學」通識課,希望提供學生系統性的司法科學與鑑識專業知識,以勝任國民法官重責。

這門兩學分的通識課,修課人數上限爲130人,但本學期(開課第二學期)竟吸引2450名學生登記搶修,是臺大最熱門的通識課之一;開學第一週更有近5百名學生擠進教室想要加簽。

真相只有一個,要靠嚴謹證據拼湊趨近

「真相只有一個,但真相只有加害者與被害者知道,有時甚至連被害者也不知道原因,只能靠科學鑑識儘量拼湊出真相。」翁德怡認爲,沒有藉嚴謹程序取得的科學證據,司法審判就難以實現正義。

因此,第一週課程就是「如何取得科學證據」,以著名的美式足球員辛普森殺妻案爲例,說明兇案現場遺留大量血跡與鞋印,看似罪證確鑿,但因法醫在發現屍體後10小時才檢驗血液、蒐證過程不慎讓檢體被污染,導致DNA證據可信度降低,使檢方無法提出能將辛普森定罪的決定性證據。

有法律系學生提問,爲何偵辦分屍案時,檢警都會想盡辦法找出全部屍身?翁德怡解釋,屍體的每一部分都可能留有證據,找出愈完整屍身,就代表更接近真相,「這也和司法科學息息相關。」

翁德怡進一步舉例,當法醫解剖遭利刃殺害的遺體時,判定死亡原因與時間只是基本要求,也可能從刀子進入身體的方向、部位、深度等線索,推測兇手是慣用左手或右手、持刀傷人時是出於故意或自衛,這些鑑識中發現的細微差異,都將影響最終審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