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自殺「我的手在發抖」 呂秋遠暖回「我耐心等你」

生命時候會遇到難題,就像被關起來找不到出口。(圖/達志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女作家事件讓許多人重新檢討「教育」,同時也質疑長期忽視孩子自主權獨立思考能力升學體制,可能除了「性」的悲劇之外,也會造成其他扭曲的問題。就有一名小學5年級的學生,向名律師呂秋遠表示自己「想自殺」,呂秋遠則回答「我會耐心的等你想清楚生命的意義」。

這名小五學生說,自己常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又很容易不小心惹到別人,跟老師討論卻得到「死不能解決問題」的答案,跟爸爸說,爸爸也只回答「人生意義不是你這個年紀要想的,盡本分纔是應該做的」,讓他心情更徬徨,只好以「發抖的手」寫信給尋求意見幫助。

▲有時候孩子只是要大人們陪伴與牽引。(圖/資料照)

呂秋遠表示,大人們很奇怪,常要小孩認真回答考題,卻對孩子的反問視而不見,但這個「人生」的問題非常有意義,只是需要用想像的方式思考一下;他以馬拉松接力爲例,說明這場由別人指派比賽的確可以感到「又不是我要來的」,也可以選擇「不比」、「休息」或是把攤子給別人,但已經在路上了,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會影響別人,這時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的跑完。

更何況,沒有跑到最後,怎麼知道自己一定不行?怎麼知道不會跑出好成績?雖然跑步的時候會累、會喘、會流汗、甚至會跌倒,旁邊也有很多人嘲諷你、看衰你,等你爬不起來的時候笑你,但同時也有很多人爲你鼓掌;跑了很久,以爲終點要到了,但其實還很遠,不過無論如何,就算什麼也沒有得到,自己「就是完成了這場比賽」。

▲呂秋遠說,人生就像開始比賽的馬拉松。(圖/資料照)

呂秋遠說,既然都「沒得選」的來到這個世界上,那就乾脆就享受這一切的快樂與痛苦,以後「回火星纔有一些經歷火星人吹噓」,說自己曾經如何的在地球跟一羣笨蛋跑過馬拉松,最後跑完了全程;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想的都不會一樣,但說不定人生的意義,就是當你絕望、失望、不知道爲何而戰的時候,也仍然堅持把路程走完。

呂秋遠最後表示,不同階段的人生意義都不會一樣,別爲難別人給你答案,不如自己闖闖看;至於惹到別人是正常的,活得比嘲笑自己的人更好,這是對於他們最好的報復。他也溫柔提醒孩子「手不要抖了」,因爲他會跟你的父親、老師一樣,耐心「等你想清楚,再繼續往前走」。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