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房的橄欖菜,在潮汕餐桌上到底啥地位?

誰能想到,這屆3·15第一個曝光的是橄欖菜的製作環境,一想到吃進去的橄欖菜居然如此之髒,潮汕人恨不得把早上剛吃進去的橄欖菜立即摳出來。

什麼?家家煮粥的神仙配菜橄欖菜都不乾淨了!讓我們以後怎麼吃飯啊......

看到公佈的品牌是玉蕾,按捺不住的人紛紛艾特另一款蓬盛橄欖菜——你倒是說句話!沉默就是默認好嗎!

但網友拿出曝光視頻裡的工作人員原話補刀:“全天下的橄欖菜都這麼做的啦”。

雖然蓬盛、潮汕佬等橄欖菜品牌在之後曬出了生產車間和醃製過程,但對橄欖菜甚至整個醃製菜的不信任,卻在無數人心頭縈繞。

橄欖菜塌房,對普通消費者可能沒有什麼,不吃就是,但對潮汕人卻是致命一擊,無他,以橄欖菜爲中心的雜鹹,早就成了潮汕人日常食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之一。

有人說,橄欖菜在潮汕的地位,約等於深圳人的豬腳飯,早八人的小籠包,是四郎的純元、浣碧的果子狸。

這不是普通的拌飯菜,這是信仰!

△來源:小紅書@一柒柒

也正因爲橄欖菜百搭的屬性,它的塌房讓多少潮汕人去年嘲笑別人囤老壇酸菜面,今年就對着自己囤的橄欖菜哭暈。

橄欖菜已經霸佔了潮汕人的早餐,網友評論中盡顯《早期橄欖菜馴服人類記錄》:

有人可以用橄欖菜吃完三碗白粥,還都是黑色的:

有人出國留學了,念念不忘家鄉味,就算繞很久的遠路也要堅持找到一個亞洲超市買到橄欖菜,用它做飯續命。

△來源:小紅書@G-Momo

橄欖菜出事之後,不少潮汕人看着摯愛的拌飯搭檔,忍痛斷舍離。

爲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爲我對橄欖菜愛得深沉。

△來源:小紅書@愛收納的娜同學

扔掉之後,橄欖菜愛好者開始研究如何DIY。畢竟,親手做的東西吃得才安心。

早晨一碗白粥配橄欖菜的記憶,已經封存在潮汕孩子的腦袋裡。

一碗清淡的白粥,來點橄欖菜,放入白粥再用筷子攪開,讓粥水染上橄欖菜特有的黑色和香味,再加一個淋了醬油的煎蛋,這份潮汕早餐就完美了。

能整活的潮汕媽媽,會醃製好幾罐橄欖菜備用,讓全家人吃上好幾個月。沒有“菜荒”的擔憂,這就是滿滿的安全感。

沒有食慾的日子裡,巧手潮汕媽媽們會用橄欖菜和肉末、四季豆一起炒,再不愛吃飯的小孩也能立即化身勇猛的乾飯人。

△來源:圖蟲創意

平平無奇的蛋炒飯,加上橄欖菜,無論是賣相還是口感瞬間有了靈魂,急需碳水的打工人就能炫兩三碗。

△來源:圖蟲創意

橄欖菜之所以廣泛用於潮汕餐桌,原因就是它實在太太太提味了!哪怕是不會調味的廚房小白,煮點面瀝乾水,再加點橄欖菜,就是一碗香噴噴的拌麪。

在潮汕人的日常菜譜裡,橄欖菜也經常與排骨、雞肉、魚成爲搭檔,橄欖菜排骨、橄欖菜蒸雞、橄欖菜焗黑魚端上桌,一定會成爲大家爭相伸筷子的C位菜。

橄欖菜甚至還能中西合璧,懶人可以把它塗在吐司上,廚房達人可以拿來做橄欖菜歐包、橄欖菜貝果等貌似黑暗實際卻也好吃的創意料理。

可以說,橄欖菜的百搭屬性讓它自成一個橄欖菜江湖,類似川渝人心中的豆瓣醬,屬於“靈魂醬料”,廚房裡沒它不行。只可惜,黑心商家毀了它的名譽,在不確定是否安全的情況下,想吃的大家還是儘量自制吧。

△來源:圖蟲創意

在潮汕大地,橄欖菜只是潮汕雜鹹的冰山一角。近幾年出圈的潮汕生醃被稱爲“潮汕毒藥”,而生醃之外,雜鹹卻也是勾住潮汕人家鄉胃的一大“毒藥”。

雜鹹是什麼?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其實就是醃製的菜品。

潮汕人愛喝粥,尤其是生米滾白粥,由於粥品清淡,於是他們探索了不少用來配粥的菜。家家戶戶都會醃製雜鹹,能夠保存很久,隨取隨吃。

用潮汕話講,雜鹹非常“殺嘴”。吃起來很開胃過癮,是送粥的絕配。

潮汕的雜鹹有上百種,取材極廣泛,在潮汕人眼裡,熟菜、豆類、海鮮等,萬物皆可做成雜鹹。

例如,用蔬菜做成的雜鹹,就有菜脯、貢菜、橄欖菜、蝦仁菜脯、鹹菜頭、醃菜心、冬菜……

比如菜脯,就是蘿蔔乾,是雜鹹中非常經典的一道菜,與潮州鹹菜、魚露並稱“潮汕三寶”。蘿蔔在潮汕地區產量可觀,其營養價值很高,內含豐富的維生素B和鐵質,所以菜脯也算又便宜又養生的食物。

△菜脯|來源:圖蟲創意

菜脯還有一個搭檔,是蝦仁。潮汕人利用靠海吃海的地理便利,將海鮮也納入了雜鹹中。其中蝦仁菜脯就是將蝦米加入了菜脯中,炒勻之後,口感就比普通菜脯多了一些蝦米的鮮香。

這次橄欖菜塌房,就有人同樣發出對蝦仁菜脯的靈魂質問。

潮汕靠海吃海,當地盛產各種海鮮,魚、蝦蟹、貝類也用來醃製成雜鹹,生醃蝦、生醃蟹、生醃血蚶幾乎是每家夜粥上必點的菜。

△來源:圖蟲創意

季節性的炒薄殼則被稱爲“海瓜子”,經典搭配是加入金不換、蒜頭來炒,在吃不到新鮮薄殼的季節,潮汕人再次動用醃製大法,冬天想念薄殼的味道,就可以拿出來配白粥,一口下去,夏天就彷彿回來了。

△潮汕特有的薄殼|來源:圖蟲創意

走在潮汕夜市或菜市場,一排排的魚飯總能吸引人的目光。雖然叫做魚飯,卻沒有飯。潮汕人把捕撈上來的魚用海水煮熟,然後放到蘿筐裡做成“打冷”,在市場售賣。因爲以前的漁民拿它當飯,也就被叫做魚飯了。

△來源:圖蟲創意

在潮汕的夜市中,可以見識到幾百種雜鹹,每種都各有特色與風味。

去了夜市,你可能想象不到,這麼多種類的雜鹹只爲了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白粥服務,普通的白粥,也有後宮佳麗三千。

但是隻要你吃過一次這樣的夜粥,就會知道,看着這麼多碟子,都不知道第一筷子夾哪個,一張嘴應該是吃不過來了。

潮汕處於沿海地區,氣候十分潮溼,夏季又非常熱,蔬菜不便於存放。所以百姓爲了讓食物能夠保存更長時間,充分利用本地盛產的水果、蔬菜、海鮮以及海鹽,自制各類雜鹹。

另外,舊時潮汕地區生產力低下,物資缺乏,常有饑荒。因爲米太少,吃乾飯是吃不飽的,只能將米煮成粥以果腹。但粥沒有任何味道,只喝白粥過於寡淡。聰明的潮汕人利用雜鹹送粥,讓人喝下更多的白粥。

潮汕的粥文化也就是從此開始發展的。

潮汕的粥,當地的方言讀作“糜(mue)”,他們的粥講究米粒都要開花,每一顆又黏軟飽滿,成爲了水米交融的飯糜,如何煮成這樣的粥也是有講究的。

煮粥過程中必須經常攪動,使之受熱均勻,潮汕有句俗話叫“煮粥沒有巧,三十六下攪”。

從放入生米開始到最終煮好的過程中,煮粥師傅都需要按照一定力度和方向不斷攪拌,還需要時刻關注火候,這樣的細活爲的只是最終粥品的口感達到極致。

△不斷翻滾攪拌雖說耗時,卻是煮一鍋好粥的關鍵丨來源:《老廣的味道》

到現在,潮汕的粥也不像以往那樣單調,而是發展成了可奢華可平民,萬物皆可入粥。

潮汕粥豐儉由人,高端一些可往粥里加入鮑魚、海蔘、鮮蝦、螃蟹,樸素一點也可以什麼都不加,配上幾碗有滋有味的雜鹹,也是一頓好飯。

去潮汕走一趟,無論是早餐還是夜宵,賣粥的店數不勝數。看到寫着“XX白粥”、“XXX夜粥”的招牌,你可別以爲這家店只有粥,實際上,裡面就是一個大排檔,應有盡有,而所有的菜,都是爲了配那一碗白粥。

老闆往往會把食材擺在面前任君挑選,就好似自助餐一樣。煮粥用的食材一定是選用最新鮮的,因爲潮汕對食材和味道的追求就是“鮮”。

△典型的潮汕夜粥配置:生醃、滷味、炒菜、鹹菜應有盡有|來源:圖蟲創意

在潮汕,去吃夜宵就叫“食夜糜”,大排檔會一直開到深夜。平時加班到很晚,累了餓了開車和朋友圍桌喝幾碗熱乎乎的白糜,暖胃暖心,是辛勞一天的慰藉。

大排檔的煙火氣,治癒着白天用盡心力的打工人,食客來來往往,空氣裡流動着快活悠哉的氣息。

粥煮出來很燙,也沒有那麼快晾涼,所以吃砂鍋粥的時間總是比快餐要減慢許多。

生活的節奏慢下來,繃緊的神經也逐漸舒展開了。桌上與朋友相聚甚歡,慢慢吃,一邊吃一邊聊,兩三個小時後,盡興而歸。

當外地人來到潮汕,看到各色生猛海鮮、滷味、雜鹹、魚飯擺了一大桌,但擺在最中央的居然是一碗白粥。不免會感到疑惑,擺在C位的不應該是最硬的硬菜嗎?

可是在潮汕,請你喝粥已經是最高待遇了。

作者|亦冰

編輯 |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