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停止環境監測 環委關心隧道粉塵、陸域物種監測值

環境部18日進行「臺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劃(蘇澳~東澳、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三次變更內容對照表(停止部分營運期間環境監測豎變更開發單位名稱)」專案小組審查會議。(蔡佩珈攝)

全長38.3公里蘇花改分爲蘇澳至東澳段、南澳至和平段、和中至大清水段,開發單位交通部公路局在蘇澳至東澳段2018年通車後、南澳—和平段及和中—大清水段2020年通車後,執行營運期間環境監測逾3年,因各項監測數值穩定,向環境部提出停止監測,18日送入環評審查,決議該案修正後通過,但因環委認爲環境監測報告不夠詳盡,要求開發單位交通部公路局應在7月底前補充5項資料。

環境部18日進行「臺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劃(蘇澳~東澳、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三次變更內容對照表(停止部分營運期間環境監測豎變更開發單位名稱)」專案小組審查會議。

交通部公路局指出,因評估營運期間歷次監測結果,符合環保相關法規標準,數值穩定,故提出申請停止監測,包含空氣品質、隧道空氣品質、噪音振動、承受水體水質及水域生物、陸域動植物、交通運輸相關數值。

有環委指出,多年前因蘇花改生態調查數值與特生中心調查有出入,曾引起爭議,例如生態調查發現7種蝙蝠、零星野山羊,特生中心卻調查出22種蝙蝠、至少千隻野山羊,開發單位務必解釋原因。

該環委也強調,環境監測報告太過簡略,應詳細呈現歷次生態調查項目、時間、地點、執行單位及數值,而且各地點同類型物種因Y軸值都一樣,數值低到無法看出變化趨勢,懷疑執行單位是不是有所隱瞞。

因中仁隧道懸浮微粒(PM10)呈上升趨勢,另有環委表示,隧道附近礦區經歷0403花蓮地震後災情嚴重,擔心未來中仁隧道粉塵問題更加嚴重,開發單位應評估繼續監測。

針對環委質疑調查數值過低,公路局迴應,初衷是希望讓數據更好觀測,採用廂型圖的方式呈現,絕對沒有要隱藏數據,另外,蘇花改及特生中心調查因對象、數量、方式、範圍皆不同,才造成調查結果有異。

針對中仁隧道,公路局說明,該隧道開放大貨車通行後,受鄰近礦場及砂石場影響,使中仁隧道北上、仁水隧道南下處皆有較厚灰塵堆積,目前提供大貨車車斗覆蓋不實影像,由環保局告發、各地磅站設大型看板宣導大貨車車斗確實覆蓋、每週執行路面灑水清掃、開啓隧道內噴流風機等方式因應,但源頭管理較能改善粉塵問題,可是公路局僅能限制危險車輛進入隧道,其餘車輛管制,必須仰賴環保機關給予協助。

經討論,環委決議該案修正通過,開發單位應在7月31日前提交5項資料,包含各項環境及檢測資料、分析數據變動原因;補充該案陸域動物調查資料,包含調查範圍、地點、時間、次數、方法等,並釐清施工期間與營運期間陸域動物調查結果,例如蜻蜓、野山羊、蝙蝠數據,與第三方監測結果的差異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