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飛的”、無人機種田、環境監測,廣州加快海陸空無人體系建設
已經躋身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的廣州,正將無人駕駛技術從陸路延伸至天空和水路,想要打造“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
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是指對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海陸空多種無人裝備及其配套基礎設施,進行一體運行和監管的新型物流運輸體系。
7月5日,在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間隙,中國航空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振杰接受界面新聞等採訪時指出,過去,無論是飛機、船舶還是汽車,都是獨立的行業。未來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有望打造爲一個綜合運行的場景,這一過程中,無人智能共性技術的突破尤爲關鍵,例如飛行汽車既可以是汽車,也可以做航空器。
關於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在大灣區的實踐,舒振杰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已全面啓動,而團隊接下來將在廣州南沙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無人體系技術創新中心。
儘快賣出首臺“廣州造”飛行汽車
繼新能源之後,低空經濟成爲城市間爭相發展的又一個重要產業。
今年3月,小鵬匯天自主研發的旅航者X2順利完成了城市CBD“天德廣場-廣州塔”區域的低空飛行。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向界面新聞表示,依託珠三角完備的產業鏈,廣東的低空經濟很大概率會複製新能源汽車的成功路徑,“小鵬匯天的供應鏈有70%都在珠三角。”
趙德力也透露,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預計在8月發佈,並在11月的珠海航展和廣州車展啓動預售,儘快實現向全球生產銷售“廣州造”的首臺飛行汽車。
小鵬匯天自主研發的分體式飛行汽車被稱爲“陸地航母”,分爲可自動分離結合的陸行體與飛行體兩部分,陸行體可將飛行體完全收納至車內並進行地面行駛;陸行體是增程電驅,可以給飛行體進行多次補能,飛行體爲有人駕駛純電驅動航空器,具備手動、自動兩種駕駛模式。
7月4日,小鵬匯天與廣州開發區達成投資合作協議。小鵬匯天將在區內落地飛行汽車研發、智能製造及銷售中心。界面新聞從廣州開發區方面瞭解到,這也是亞洲飛行汽車領域迄今爲止最大的投資合作項目。其中,智能製造中心是全球首個利用現代化流水線進行大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將首先用於生產“陸地航母”的飛行體部分。
趙德力告訴記者,上述飛行汽車製造基地佔地面積約300畝,預計明年下半年建成,建成之後會進行小批量試產,計劃到2026年開始大規模交付。
推進起降點建設和空域放開
“離真正打‘飛的’出行,至少還有5-8年。”趙德力認爲,“突破點還是在起降點和空域,說白了就是政策法規的支持。”
根據民航局發佈的《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非管制空域爲G、W兩類空域,對應真高300米以下空域和120米以下空域。低空經濟與通用航空的發展密切相關,而通航則受限於空域的管理和開放程度。
“我們都希望低空經濟能產生價值,但現狀是空域還沒有完全開放。”趙德力認爲,像W空域和G空域,都可以做一些試點,希望這兩個空域儘快放開,交到地方政府手上管控。
起降點是另一個限制因素。趙德力提出,空中出租車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在於快捷交通,如果起降點不足,則意味着目的地到起降點需要花費大量接駁時間,這種情況下,低空經濟就失去了時效性的優勢。
眼下,從政策出臺到企業佈局,廣州都在加快低空基礎設施的配套。
7月5日,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鄧興棟在會上發佈了《廣州市低空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方案》。其中,設施網規劃建設起降點、起降場、跑道型機場三類設施,覆蓋飛行器起降、停放中轉、能源補給、維修保養、公共測試等5大功能。
鄧興棟介紹,到2027年,廣州將建成“1+5+100”的地面起降設施,具體包括增城1個跑道型通用機場,珠江新城、廣州南站等5個樞紐型垂直起降場,以及覆蓋全市11個區的100個常態化使用起降點。
另外,廣州的低空航路網沿着河流、生態廊道、高速公路、城市主次幹道佈設,將形成包括1000公里主航路、2000公里次航路的主、次、支三級航路,打造網格立體數字化的航路體系。
相關企業亦加快佈局。小鵬匯天正在建設大學城4個起降點;珠江實業集團計劃與黃埔港、太古倉等港口碼頭共同推進無人機起降設施建設,並依託社區或小區集聚點新建中小型無人機起降點、樓棟樓層及窗臺起降點;合利智能與廣州城投集團建立戰略合作,推進eVTOL飛行體驗點、垂直起降機場等項目建設。
打開文旅場景
7月5日,12個廣州市低空經濟及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場景正式發佈,包括交通出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政務巡檢、農林植保、應急救援、無人出租車、無人公交車、無人環衛清掃、無人重卡編隊、無人輕卡貨運、無人船。
儘管在廣州提出的全無人空間體系中,無人船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對比無人車和無人機,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化都面臨更高的門檻。
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是市內研發無人船的主要機構之一,在現場展出了SL110多功能無人船、小黃鴨科教無人船和“鮭魚”系列無人船。
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中心主任肖金超告訴界面新聞,SL110多功能無人船和小黃鴨科教無人船是目前交付最多的2款產品,前者可以用於水質採樣、污染物監測和水下地形探測,後者主要用於科研,“我們把一些算法開源了,可以給高校使用,去年華南理工大學就採購了這個船,在我們的基礎上做一些高級AI算法或編隊算法。”
廣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無人船領域營收約爲2000萬元,目前全市船體制造、載荷和電控部件生產、平臺調試總裝、下游產業場景應用等無人船產業鏈基本形成。
但肖金超分析道,無人船在技術實現上存在諸多難度,首先是控制性,由於水的摩擦力很小,船會漂移,“靜止5分鐘,船都不在原來位置了,讓船走直線也很難。”其次,水面上沒有車道概念,相當於缺乏了重要的參照物,“加上船在不斷晃動,因此特斯拉攝像頭路線的技術放船上是不行的,抖動情況下攝像頭的檢測識別會有誤差。”
因此,無人船要求配置多種傳感器。“低速船隻需要毫米波雷達,如果是高速船,還要加激光雷達;更高速的,還需要海事雷達。”
肖金超認爲,無人船的應用方向之一是遊艇,船主在船上玩時不需要兼顧駕駛;另一個場景是文旅,“比如說在一些封閉水域,監管比較少而且可控。我們的設想是,在公園投放能坐4-8個人的小船,做成掃碼使用的方式,類似於有些景區的自行車。”
低空領域,文旅場景同樣是率先商業化的方向。億航智能創始人胡華智提到,首架獲得標準適航證的EH216-S已經交付給廣州客戶開發區交通投資集團,在中新知識城九龍湖廣場開展常態化運行。
把價格打下來
在7月4日舉行的廣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極飛科技副總裁李志耿直言,農業無人機的價格已經“打下來”了,從十幾萬元一臺下降到目前的4萬多元一臺。
極飛科技主要在精準農業和無人化農業設備領域進行研究、開發和製造。截至今年一季度,極飛累計培訓的農業無人機操作員超過14萬人,農業無人化設備的作業面積達到17.4億畝次,每天平均有超過20萬架次的飛行作業在農田裡完成。
極飛科技展位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2024款的價格已經下探至4萬多,加上各地有農機購置補貼,有的用戶可能3萬多就到手了,“今年如果繼續推出新品,也是以創新降本的方向進行。”
針對成本如何降下來,該人員指出,主要是技術的迭代、供應鏈的整合以及資源的優化等。
一個典型例子是雷達。作爲無人車、無人機和無人船均需配備的重要零部件,雷達產品近年來售價的下探使得產業鏈成本明顯減少。
隨着技術的迭代,無人機的使用門檻有望進一步降低。
從最初的噴灑農藥、播撒種子肥料及運輸農資的農業無人機,到具備高精地圖航測、拍攝紅外熱成像、多光譜照片等功能的遙感無人機,無人機的功能場景逐步拓展。以遙感無人機爲例,拍攝多光譜、進行光譜分析後,可以得知農田整體的病蟲害情況或生長情況,指導農戶進行及時的作業。
極飛科技展位人員介紹指,由於遙感無人機涉及專業知識,因此整體市場成熟度還在提升中,“多光譜的分析和解讀要求使用者儲備相應的知識,要看懂分析結果,這也是一個門檻。我們現在努力的一個方向是,通過訓練AI,用AI系統去分析,最終反饋成農戶容易理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