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飲≠四物湯!差一字療效差很多 一張圖秒懂
食品與藥物標示不清,四物飲非四物湯,一字之差卻可能危害健康。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康健雜誌》合作進行「中醫醫療認知與行爲調查」發表,共回收1,112份有效網路問卷。結果發現,54%的人不知道四物湯與四物飲不一樣。
「差1個字差很多,」臺灣中醫藥品質醫學會理事長張景堯在記者會中痛斥,臺灣的食品與中藥界限模糊,民衆常常愈吃愈糟,或延誤就醫。譬如有位媽媽帶年輕女孩來看診,因爲經期不正常,生理期滴滴答答不止,一問才發現女孩每天喝1瓶四物飲,連續喝了3個月。女孩說,因爲電視廣告說每天一瓶會變美麗;一位27歲的女性跟醫師抱怨,連續喝了半年四物飲,「胸部沒有變大,但是腰圍變大了」,因爲四物飲含糖分……錯把食品當藥物,張景堯形容爲「新食安危機」,並在現場陳列傳統四物湯的中醫成份,一一列舉出四物湯與四物飲的不同。
四物湯濃稠、顏色深,由當歸、熟地、川芎、芍藥4種中藥材組成,可補血調經,是藥物,必須由醫師視個人狀況開立處方;四物飲是食品,是利用四物來調味,或者使用四物萃取物製成飲品,添加了冰糖、結蘭膠與檸檬酸等,屬於加工食品,適用食品法規,沒有治病效果,也不能宣稱宣傳療效。
也有人聽中醫師說要吃人蔘補氣,想說中藥房的人蔘太貴,最近大賣場的人蔘飲在促銷,想搬一箱回家喝。結果被朋友勸阻說,人蔘飲是食品,人蔘是藥品,完全不一樣。
「把藥物當食品,傷身體;把食品當藥品吃,傷荷包。」張景堯說,食品不能含藥,因爲民衆會長期服用,廠商遊走在藥物與食品間的模糊地帶,真的很令人擔憂。
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認爲,「查緝非法、違規誇大不實的產品,是政府的責任,」這些誤解都可能危害民衆健康,政府有監督之責,不但需要查緝非法食品,避免被商品名稱誤導;另外,也要加強民衆教育,建立正確用藥觀,治病養生先看醫師,避免延誤病情。
柯富揚認爲,以現狀來看,相似名稱確實會造成混淆誤解,未來是否要進一步有所規範,需要政府拿出魄力執法,釐清食品與藥物差異,保障民衆健康。
延伸閱讀:
訴求提升免疫力、保肝、補氣的「此補品」 女性吃太多易產生白帶
心思太細膩易患重大疾病?她聽從中醫師「建議」 乳房腫瘤竟消失
從不感冒、發燒的人其實虛爆了? 中醫師告訴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