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失守誰之過

(羅永銘攝)

本土疫情經過好幾天看似較爲和緩的高原期,確診人數、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在週末之前又迎來了破紀錄的新高。臺灣單日確診人數近期已是世界第一,這還不包括在實驗室量能不足以及民衆自主應變之下,延後和未被列入計算的確診人數。

而政府當初口口聲聲說要守住的千分之1死亡率,也早就在連日破百的死亡人數累積之下失守。照如今的傳染軌跡及國人染疫之後的發病狀況來看,這幾項數值未來的發展實在令人樂觀不起來。

以前職業駕駛開車出車禍,有可能會被告業務過失傷害或業務過失致死;醫生救治病患如果出了非常離譜的錯誤最後導致病患病況加重甚至死亡,也有相關的刑事責任。

或者該說,各行各業在執行自己分內的業務時,倘若沒有負起身處崗位應盡的職責而犯了錯,甚至導致不可挽回的結果,害他人蒙受巨大損失,都會被追究相對應的責任,並且必須接受相關的制裁。

可是身爲指揮中心指揮官的陳時中與蔡政府,當初毅然決然要讓臺灣與病毒共存,在一個接着一個的錯誤決策下導致今天不可收拾的局面、無數家庭的破碎,有沒有人會去追究他們的責任?要怎麼追究他們的責任?

美國防疫專家佛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就直接說,原本全球許多公衛與醫療專家一直在期待的「羣體免疫」,或許對新冠疫情來說並不適用。因爲典型的羣體免疫需要達成絕對長效的疫苗、不再變異的病毒,與嬰幼兒普遍接種三項指標。但這三項指標如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

目前市面上的新冠疫苗效力6個月左右就會下降,所以纔會需要安排第3劑甚至第4劑加強劑的接種。但與此同時病毒依然不斷在傳播與變異,天曉得之後還會不會出現傳染力、突破率和致死率更強的病毒。更別提目前根本還沒有適合5歲以下小朋友施打的疫苗。

英國首相強生此前寧願英國人民染疫死亡,也不願意祭出封城措施影響經濟的決策,就曾被批評根本是「社會謀殺」(社會或政治菁英利用階級權勢,導致較弱勢族羣的非自然死亡)。

如此看來,在疫苗、快篩試劑、藥品與醫療量能都尚未充足的情況下強硬開放病毒入侵,在疫情開始四處流竄又一派輕鬆地暗示民衆,染疫人數達到多少就有可能集體免疫、每日確診人數達到多少就是高峰、死亡人數只要守在多少或許就沒問題了,蔡政府內陳時中們的思維模式與強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否則怎麼會只知道參考別國數據,老想着何時可以趕快解封,卻不知道要通盤考慮,替老百姓擔心情況失控的嚴重後果?

陳時中與蔡政府對這些必須忍受新冠後遺症的中重症患者,與自此天人永隔的死者家屬,難道就沒有一點愧疚?

(作者爲口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