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當地大學窄門太窄 臺灣高教的潛力市場

▲斯里蘭卡與中國關係緊密。上圖爲租借給中國爲期99年的漢班託塔港。(圖/路透社

《新南向週年挑戰》系列六

文/蔡百蕙

目前臺灣共有約11萬的外籍生,配合新南向政策,教育部訂下未來3年每年以4億3千萬預算,且外籍生數年成長20%的目標,挑戰不小。其中在南亞6國裡,僅管斯里蘭卡現在臺學生只有2位數,中興大學國關所所長陳牧民卻認爲,是臺灣高教招生的潛力市場,「有點像教改前的臺灣,大學很窄,同年紀的30萬年輕人裡,只有2萬人可以上大學,其他人怎麼辦?可以拉來臺灣讀書!」

陳牧民指出,表面上看,斯里蘭卡與中國關係友好,且斯里蘭卡向中國借貸太高,在640億美金的外債中,約有80億美金借自中國,於是有許多地方受到牽制,就連南部的大港漢班托特港(Hambantota)也出租給中國公司99年,臺灣在斯里蘭卡沒什麼機會,但是,「中國在所有南亞國家的投資,只對基礎建設有興趣,其他一些沒興趣的,就是臺灣可以做的,」例如養殖漁業、精緻農業和教育市場。

有別於它的鄰國印度,識字率僅72%,斯里蘭卡識字率高達93%,其中不少來自中產家庭國際學校體系畢業生,陳牧民認爲尤其適合來臺留學,而且比起中國大陸,「臺灣比較國際化又自由開放,英語化教學環境也比較好,斯里蘭卡真的很想學的永續發展、農業、生技防災和環境科學等,這些其實中國沒有能力教。」

▲2011年來臺攻讀地球科學研究所的Suranjith和Amali。上圖爲兩人的碩士畢業典禮。(圖/Suranjith提供)

訪問了幾位目前留學臺灣的斯里蘭卡博士生,都對臺灣的學習環境予以肯定。Suranjith和老婆Amali攜手來臺,攻讀大氣地球科學研究所已6年。兩人原本想到美國求學,正好一位文化大學的教授到斯里蘭卡訪問,向他們介紹了最新的國際學程,當時也考量到美國入學還要多等1年,於是選擇來臺。

Suranjith表示,臺灣人很友善,繫上老師和同學會經常約他們出去玩,也會邀請加入田野考察活動,於是不用自己花錢,也遊遍了墾丁和花蓮等臺灣各名勝景點,「其實來臺灣前從來沒有出過國,臺灣同屬亞洲文化,比較容易適應。」Amali則指出,她和其他外籍女留學生都認爲臺灣很安全,「這一點很重要,晚上10點以後回家也不用擔心。」

Tharanga則是在中央大學攻讀電腦科學博士,學士碩士學位英國取得,2014年9月來臺前,已是大學講師,因爲需要博士學位升等,原本考慮到澳洲留學,因爲在一場會議上認識了央大的教授,知道他有意進修後,隨即當場面試,併力邀他申請,「覺得臺灣人誠實、正直又熱心幫忙,但其實來之前並不瞭解臺灣,只知道是個製造文具和汽車零組件的地方。」

Ranuka在去年來臺前,是斯里蘭卡醫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希望進修,以斯里蘭卡沒有的先進設備,研究抗癌藥品,原本也考慮到德國留學,但全額獎學金課程裡,不包括分子生物物理學,遂來到臺大攻化學生物學博士。雖來臺不久,已開始構思未來兩國合作進行生化研究的可能性。

▲幾位來臺的外籍留學生開心地上中文課,也學習剪春聯。(圖/Suranjith提供)

有趣的是,臺灣向來引以自豪的美食,卻不約而同地,令這些斯里蘭卡留學生最無法消受,問到哪裡最不適應,都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師資和環境等等什麼都好,就是食物最吃不慣

總結他們選擇來臺留學的過程,都是因爲剛好有人推薦,或者認識了某位教授。陳牧民表示,現在的斯里蘭卡留學生都是因爲個人不同的因素選擇來臺,不是在一個系統性宣傳的情況下,被招考、吸引而來,但是臺灣應更有系統性地雙軌進行招生,針對博士班的學生可以提供獎學金,等他們回國後到大學任教,過了10幾年,就有一批臺灣訓練出來的當地高教人才。

▲斯里蘭卡留學生們認爲,臺灣人友善親切,且環境安全。(圖/Ranuka提供)

另一方面,來臺留學費用只有到英國的5分之1,「他們的中產家庭付得起,都可以把小孩送到英國或澳洲了,如果讓他們知道臺灣的學位有價值,又可以學中文,搞不好就送到臺灣來,」但是要先宣傳,廣告做個1、2年,告訴他們來臺唸書的好處。

陳牧民去年去了一趟斯里蘭卡,還順便帶回了朋友的女兒臺念大學,他直誇斯里蘭卡友人的女兒程度好,來到中興大學就讀國際農業經濟,「念第一名耶!本來中文沒有很好,找家教學了2個月,現在已可以和他用中文發Line,」今年有意再訪斯里蘭卡,「看有沒有更多學生要來。」對臺灣高教拼南向,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