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臥龍第二隻!大貓熊「張想」6日野放

▲2013年10月28日,即將放歸野外的「張想」,在野化環境​​竹林中竹子。(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貓熊寶寶圓仔」在臺北市立動物園依賴人工豢養時,對岸大陸的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中國稱「大熊貓」)的「張想」已順利完成2個階段的野化訓練預計在11月6日正式野放到四川栗子自然保護區。這是繼「淘淘」野放後,臥龍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二期項目放歸的第二隻大熊貓。

「張想」和「圓仔」一樣是「女生」,2011年8月20日生,母親叫「張卡」,​​父親是「白楊」,都是來自邛崍山系的野生大貓熊,「張想」在野化培訓圈出生,一直跟隨母親在野化培訓圈生活身體一直都很健康。

▲半歲時的「張想」學習爬樹。(圖/CFP)

「張想」26個月的野化培訓期間,研究中心科研人員採取與「淘淘」相似的野化培訓模式,也就是利用母獸(張卡)帶着幼獸在野化培訓圈中生活,使幼獸學習野化生存本領

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張想」經歷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野化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能自己採食野生食物,不依賴人工食物;能獨立尋找水源;能在野外尋找隱蔽所,不依賴人工設施警覺性較高,能識別天敵、伴生動物和同類個體,並且能夠有效的躲避天敵或其它危險的動物等。

期間,科研人員透過僞裝介入法、紅外視頻監控、生長髮育測定、GPS頸圈跟蹤、樣方調查方法對「張想」全方位監控和行爲數據收集等。

10月23日,大陸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組織召開「大熊貓張想野化培訓放歸自然專家論證會」,專家認爲「張想」經過野化培訓,生長髮育正常,在生境選擇、覓食、種內種間識別、躲避天敵等行爲方面,已經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建議儘快放入適應圈後放歸自然。預計11月6日,「張想」將被送往雅安市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正式迴歸大自然。

▲一歲時的「張想」跟隨母親在冰雪中。(圖/CFP)

聲明:圖片由CFP視覺中國供本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