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匱乏!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

無人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猞猁。(圖/新華社

本報訊

近日,在瀾滄江源頭地區開展的一項生態本底調查活動中,來自雲南的一位自然科學愛好者首次直接目擊並拍攝到當地的猞猁影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委書記張琨明介紹,20日,來自中、美、英、法等國的17支隊伍、共54名隊員齊聚位於瀾滄江源頭地區的囊謙縣,開展當地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生態本底調查活動。除各界相關專家外,此次調查還邀請多位民間自然科學愛好者參與其中,以探索全民共用社會廣泛參與的公民自然科學新模式。21日,來自雲南的自然科學愛好者張程皓在一處高山灌木叢中目擊並拍攝到猞猁影像。參與此次調查的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植說,猞猁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此前,我國三江源地區尚無人類直接捕捉到猞猁影像的記錄,僅有無人紅外相機拍攝資料數量較爲匱乏。據瞭解,在數日野外調查中,隊員們在當地拍攝到猞猁、白脣鹿、藏原羚等15種獸類,其中不少都被列爲瀕危物種,其間還有多次雪豹目擊記錄。此外,隊員們還在當地發現廣佈紅門蘭、狹葉五加等222種植物。呂植說,一系列記錄、分析結果足以說明,瀾滄江源頭地區生態狀況良好、原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地之一。長期在三江源地區進行野外實地調研的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負責人趙翔告訴記者,此次調查還觀測到大𫛭、金雕、紅隼、藏鵐等93種珍稀鳥類。作爲瀾滄江源頭的主要林區之一,囊謙鳥類廣佈從側面反映出當地植被覆蓋率較高、涵水能力較強,對整個流域的生態貢獻較大。趙翔說,由於不少野生動物對人類的警覺程度很低,隊員們在此次調研時可以最大限度靠近,長時間觀察它們的行爲和習性,同時拍攝到清晰、珍貴而震撼的影像,對於後續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人類對待動物的態度決定了動物對人類的反應,這一現象折射出當地牧民極高的生態保護意識。「中國知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志農說:囊謙是瀾滄江、湄公河的孕育、發祥之地,每一位牧民對當地生態的守護都可能使下游直接受益。」(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