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忽這3點 人工髖關節得裝第2次

食藥署今(21)日提醒,民衆若須裝設人工關節,術前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並選擇衛福部核可之產品。圖/郭建志攝)

健保署統計,每年因骨折接受裝設人工髖關節的民衆約7至8,000人左右,且好發於長者女性多於男性臺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今(21)日提醒,民衆裝設後,得注意減重、少吃高脂肪食物,以及定期運動,若疏於保養,有50%機率得「再次」裝人工髖關節。

食藥署今日舉辦人工髖關節記者會,呼籲民衆術前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年齡活動度體重生活習慣等,選擇適合的人工髖關節,並遵守醫院提供之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根據健保署先前統計,健保一年約花費11億元在人工髖節置換的項目,其中,髖關節置換手術約8億元,骨材約3億元,平均每人給付約9萬元,而使用自付差額、置換人工髖關節的病患佔比,約有4.7%。

食藥署醫療器材化妝品科長葉旭暉表示,市面上的人工髖關節粗分三種類型,第一是「金屬髖關節」,耐磨、活動度大,但對是腎功能不佳者,將不易代謝金屬離子,因此近年較少用。

第二是「部分塑膠髖關節」,使用經驗最久、關節承受力較輕,通常用於65歲以上長者,但塑膠材質磨損後溶解,容易造成溶骨。第三種「陶瓷髖關節」,最耐磨、人體相容性高,因此適合於先天髖臼發育不全或變型者的長期使用,但缺點是有破裂之虞移動時會出現異常聲音

葉旭暉說,目前人工髖關節許可證已發出68張,產品品項依據組件結構、固定方式、材質等,可細分14種之多;審查許可證時有三大檢查重點,包含生物相容性(與人體是否相容)、是否完全滅菌,還有功能性(如力學強度壓力承重、疲勞及磨耗測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