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重畫區土地價格惹議 中市:不可能滿足少數建商利益

中市地政局長吳存金強調,13、14期土地皆依法公開標售,地價訂定均依程序,強調「不可能滿足少數建商利益」。記者劉柏均/攝影

中市府日前公開標售13、14期土地,恐有助長房價上漲的可能性,呼籲暫緩標售,迴應社會對社宅、居住正義的期待。中市府表示,在該區公共建設完成後,依法公開標售,符合財政健全,償還向銀行借款,「完全避開社宅用地」,地價依法定程序,「不可能滿足少數建商利益」。

中市地政局長吳存金表示,13、14期公開標售「完全避開社宅用地」,爲符合財政紀律健全,必須要還本,借錢要還本,之後償還地政局向銀行借款,標售盈餘是市民資產,會挹注市庫做公共建設。

吳存金說,13、14期公共設施完竣後,均依全國法定程序,辦理公開標售,地價都經過地坪會、重劃委員會,都是地方公證人士、學者專家、估價師評定,「某少數人要堅持賤賣土地,不可能滿足少數人建商利益,政府一定要堅持市民權益。」

爲何是此時標售土地?吳存金表示,都是按照預定計劃進行,13、14期土地,自2009、2010年公告,歷經13年,地方議會一直希望市府公開市場標售。

都發局長李正偉表示,臺中市社宅已經完工、施工中超過6千戶,中央訂定目標要有1.4萬戶,中央7千、地方7千,但在盧市長規畫下,已經完工、施工中、將興建的將會達1萬戶,已超出中央7千戶標準,臺中市對中央社宅需求,不僅超標、且超前中央目標。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3月7日辦理「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及「第14期美和莊市地重劃區」抵費地標售,釋出123筆近3萬坪土地,總底價超過200億。

有建商高喊「不公平」,認爲公有土地標售價格具定錨效應,但市府定價高,認爲政府不能夠帶頭炒地皮,墊高房價成本,卻將房價高漲污名甩鍋業者。

內政部今行文,認爲中市府自2019年起,已標售超過已標售超過37萬6千坪公有地,總金額達1691億元,恐有帶動臺中市地價、房價上漲疑慮,已行文中市府暫緩該區土地標售,優先考慮增加社宅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