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轉養老金意願低 專家點出2關鍵因素「沒有誘因」

金管會2014年開放壽險公司可做「保單活化服務,不過民衆轉換意願並不高。(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紀佳妘/臺北報導

隨着高齡社會來臨,金管會近年推動「保單活化」政策,不過民衆將壽險轉換成醫療險、長照險年金險的意願並不高,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點出2個關鍵原因,包括對於保單活化效益的不瞭解、對保險業務員沒有誘因

金管會在2014年8月開放「保單活化」政策,可將現有終身壽險轉換爲同一家公司的醫療險、長照險或年金險,不過推出後效果不彰,因此目前正研議從降低保費、放寬轉換爲實物給付保單及適格年金機制方向等3方向放寬,以提高民衆保單活化意願。

根據保險局統計,到今年上半年爲止,只有9家保險公司開辦保單活化,累計申請轉換件數爲4,691件、申請轉換金額達15億7,696萬元,相較於去年底的4,657件、15億6,429萬元,無論件數和金額成長都不到1%。

前金管會主委、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分析,保單活化推廣效果不佳的原因有2個,首先是民衆不瞭解保單活化的效益;再者是誘因不大,按照規定保戶若要進行保單轉換,要求不得收取手續費,因此對業務員來說,並沒有誘因,連帶也不願意推廣。

王儷玲認爲,臺灣多數民衆手上都有2張以上的壽險保單,若能把保價金轉換成長照或年金給付,對於未來的醫療或長照需求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在金融科技時代,未來將納入退休理財顧問課程中,也就是教保險的時候,就會提到保單活化這塊,「民衆還是需要廣泛知道保單活化的好處」。

此外,退休金到底幾歲開始存比較好,王儷玲表示,年紀大了纔會開始重視,不過投資複利效果就會比較差,建議退休理財應在退休前25年開始,甚至提早30年前更好,可以用更少的成本,存到一筆退休金;除了定期定額買基金外,也可以保單方式存退休金,包括有保證型的年金保險,或是月配息、附身故給付保證機制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與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扣款概念一樣,因此這也是另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