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一甲子 十大業務幾絕跡

老壽險公司今年開始將陸續慶祝60年,這一甲子歲月除了不斷推陳出新儲蓄險、並與主管機關鬥智,壽險公司高層覺得當初花大把力氣規劃、爭取,現在卻已奄奄一息或快消息的業務,第一名就是OIU,2015年敲鑼打鼓,要比照香港爭取陸客來臺的投保商機,還設定第一個半年就要有新臺幣50億元的新契約保費,之後逐年成長到數百億元,卻隨着陸客不來臺灣及新冠肺炎疫情,讓OIU業務幾乎算是停擺,很多壽險公司都已撤掉OIU部門,且未再推出OIU保單。

排名第二白忙一場的業務是勞退保單,當初各大公司也是興致勃勃設立勞退保單部門,要設計各種符合退休需求的保單,最後被勞工中途離職及保證最低收益率等問題「卡死」,法規猶在,但一張保單都沒有推出,各公司勞退保年部門也都已解散多年。

第三名是優體保單,訴求不吸菸的健康身體保費可更便宜,在新回合生命表公佈後,因爲沒有更新非吸菸體數據,相關保單也陸續停賣,默默消失在市場。

第四名是很多人都已忘記的自由分紅保單,是在強制分紅保單退場後,多家壽險公司在2003年開始主打可與保戶分享經營成果的自由分紅保單,一度單年買氣也有數百億元,但隨着獲利70%強制分紅的規定,被股東認爲侵犯其權益後,現在也極少公司主打自由分紅保單。

第五是2014年開放的保單轉換,即讓舊保單以當初投保年齡轉換爲現在需要的新保單,當初也是業者爭取很久,但後來因限制極多,且不得給付業務員佣金,業務員也懶得白花力氣去解釋,此業務現在也幾乎沒什麼公司在推動。

再來就是與美元保單等一起開放的歐元保單、日圓保單,因利率太低,連一張都沒有開賣過;七是給付健檢服務的實物給付保單2021年前九個月一張都沒有賣出;第八是因金融海嘯逐漸消失的連動債投資型保單;第九是給付生前契約或塔位的殯葬保單,去年前九月買氣腰斬,有公司也已停賣保單;第十是最低保證給付投資型保單,因法規更動,只剩下身故最低保證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