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美國總統可以出兵保臺 「福爾摩沙決議案」確定兩岸格局

▲一江山戰役中壯烈犧牲的王生明將軍,其同島一命的奮戰精神,促使美國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開始認真協防颱灣。(圖/記者李毓康攝)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自2016年蔡英文當選臺灣總統以來,中國開始進行各方面的對臺施壓,也因此「武統臺灣」的話題在近期不斷被提出。事實上兩岸今日統治地區的確立,必須追溯回63年前的1月29日美國國會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授權總統艾森豪 (Dwight Eisenhower)可以出兵保護臺灣及其固有控制的島嶼,美方便開始認真執行協防颱灣任務。該項法案最終在1974年10月26日被廢止,維持長達19年時間。

促成美國通過《1955年臺灣決議案》(Formosa Resolution of 1955,一般翻譯爲「1955年福爾摩沙決議」,當時慣稱臺灣爲福爾摩沙)最大的關鍵就是發生於1955年1月18日的「一江山戰役」。當天上午8時,解放軍空軍開始對一江山島進行轟炸,短短1小時內投射1萬2000發。緊接着12時05分,解放軍炮兵開始炮轟一江山島,共發射4萬發炮彈,直到陸軍抵岸前10分鐘,炮兵還進行了最後一次火力急襲。

當時解放軍取得海上空中優勢,大陳島無法增援一江山,只能眼睜睜看着共軍的連續猛烈轟炸。歷時61小時後,一江山終於失守,當時擔任守軍指揮官的王生明,最後一次與大陳防衛部通話時表示,「要將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最後引爆手榴彈,壯烈犧牲;副指揮官王輔弼則負傷被俘。

▼一江山戰役的共軍登島路線圖。(圖/資料照)

一江山戰役正逢農曆除夕年前,失守的消息傳回臺灣後舉國震悼,總統蔣中正追晉王生明爲陸軍少將,並將所有殉國將士入祀忠烈祠。此後,解放軍攻佔一江山島,其火炮射程已可覆蓋大陳島,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俞大維率先建議蔣中正,大陳「不可守、不能守、不必守」,應集中兵力確保金門馬祖,蔣最後決定接受。1955年2月,美國第七艦隊協助大陳島上的居民和國軍撤退,結束第一次臺海危機。解放軍隨後進佔大陳列島,宣佈完成攻佔全部浙東沿海島嶼,僅剩福建沿海的金門和馬祖還在國軍手上

一江山島的戰役規模雖然不大,但守島將士「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同島一命、與陣地共存亡」的犧牲不僅震撼國際,也促使美國國會在1955年1月29日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Formosa Resolution of 1955),授權總統艾森豪可以出兵保護臺灣及其控制的島嶼,自此美國開始認真協防颱灣。接着在2月9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蔣中正、蔣經國父子親臨一江山島戰役戰歿者追悼儀式。(圖/取自維基百科

軍聞社》也在回顧一江山戰役指出,此戰役改變了中共犯臺的軍事戰略思維。分析認爲,這指的就是間接導致解放軍改變後來的八二三砲戰戰略爲「打而不登、封而不死」,也讓臺海兩岸至今皆未再有大規模的正面軍事衝突,基本確立今日臺海兩岸的統治區域。

王生明將軍之子,同時是一江山戰役協會理事長王應文指出,這場戰役證明了中華民國部隊的奮戰精神,「戰到最後一兵一卒,這才感動美國人」。2010年1月20日時任總統馬英九出席「一江山烈士殉國55週年」紀念會上表示,兩岸不論往後如何發展,一江山戰歿者所留下來的歷史,絕對不能忘記,記住這段歷史,纔有更大的動力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

▼前總統馬英九與一江山戰役參與官兵家屬合影。(圖/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