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作結合音樂 戲說香港200年
運用詩作結合音樂、聲音和劇場,再拒劇團作品《說吧,香港》,以香港詩人廖偉棠(中)詩作入戲,並由歌手黃衍仁(右)譜曲和演唱,戲說香港200年曆史。左爲導演黃思農。(杜宜諳攝)
歌手黃衍仁和劇場、文學作品合作,展現不同的音樂性。(杜宜諳攝)
運用詩作結合音樂、聲音和劇場,再拒劇團作品《說吧,香港》,以香港詩人廖偉棠詩作入戲,並由歌手黃衍仁譜曲和演唱,戲說香港200年曆史,9月下旬在臺北登場。
黃衍仁表示,「粵語的抑揚頓挫本身便有一種音樂性,與華語的音樂性不同,兩者在不同音樂的加成下,讓整部作品在聽覺上有着豐富的層次。」
黃衍仁表示,譜曲的過程讓他進入很深層的閱讀的狀態,因爲得「泡在字裡面很久」,詩句有自己的音符、自己的節奏,編曲需要將裡面隱藏的東西表現出來。
詩人廖偉棠表示,詩作爲粵語、華語版本供導演選擇,演出時爲國語、粵語交替。例如:張愛玲的口吻不可能說粵語,而盧亭就是香港大嶼山的先民,那會是粵語。
導演黃思農表示,這些聲音是塑造了殖民地的聲音,「《說吧,香港》像是一個人和你訴說他的生命故事,這組詩帶有劇場性,因此我並沒有放太多劇場手法在裡面,而是回到詩的音樂性,當聲音成爲劇場裡最重要的敘事方式,使用擴音器、大聲公、喇叭或肉身等方式,用或不用麥克風等,都有其意義。」《說吧,香港》將於9月30日至10月1日於中山堂中正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