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序卻有序的人

人類使用說明書》或許可以幫助那些「以爲自己懂人類的人」換個視角世界。(示意圖/shutterstock)

➤ 科普書最高榮譽,202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史上最年輕得主金獎大作!史蒂芬霍金賈德戴蒙皆曾以《胡桃裡的宇宙》、《槍炮、病菌與鋼鐵》等科普名著獲頒同一獎項。

➤ 天才自閉症者自我尋渡的「人類使用法則開發之旅」,以基礎科學原理,解構人體自然作用機制如何影響社羣互動與行爲決策。

➤ 結合「自閉症譜系回憶錄/人體與基礎科學入門知識/社羣決策分析」、一本多用的「科普大衆心理學指南」。

➤ 全書收錄二十三幅作者親自手繪科學圖解(中文化手寫字),以圖佐文,打造「說明書」質感。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書,幾乎包羅了浩瀚宇宙其餘的萬象

竟沒有一本可以告訴我如何「當人」;

沒有一本書可以指引我如何準備好應對這世界;

沒有一本書可以教導我看到悲痛的人如何將手臂環放在對方肩上安撫,

如何在別人笑的時候我也笑,別人哭的時候我也哭。

我知道當初被放在這顆星球上,必定有什麼理由。

隨着時間推移,我愈來愈能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態,對科學也愈來愈有興趣。

最後我終於發覺:就是這個了。

我應該要寫出一份我匱缺好久的說明書,

用來向我這種不懂人類的人,解釋人類是怎麼一回事。

或許可以幫助那些「以爲自己懂人類的人」換個視角看世界。

局外人」的人生指引,就是這本。—— 卡蜜拉・彭 Camilla Pang

【精彩書摘

顯然,對我來說,生活中必須處處有秩序感,秩序感是我可以仰仗的東西,可惜,秩序感並未轉譯成整齊的生活工作環境。自閉症者常有這種矛盾的特點,在我身上更明顯,我們渴求秩序與確定感,卻常常難以爲自己打造。

因此,我們一旦找到可靠模式來控制日常秩序,就會緊抓不放,哪管水深火熱——食物怎麼擺盤,房間窗簾怎麼擺設,工作站物品如何擺放,椅子如何擺正,我們都要用上那一套模式,全來自慣常生活的絲絲縷縷,我們將自己一條條捻接繫上,綁束聚攏,織就出日常運作(話雖如此,卻得看情形,往往驅使自一閃而過、一窩蜂涌上的確定感,又會迅即煙消雲散,令人摸不着頭緒)。

不過,儘管我多喜愛生活各面向都具有規律,要在我的國度裡建立秩序,我還是做起來勉勉強強。對我來說,撒滿各處的書籍與文獻,還有女王級「地板衣櫥」,不過就是個方便順手的佈置,我可以迅速找到東西。然而,這點同時好似芒刺在背,我生活其他方面確實過度有序,在最重要的空間卻不見秩序,雖然一部分的我適合將所有東西丟得到處都是,強迫症卻也會湊上一腳,與存在於他處的那位有條不紊的小蜜,一起厲聲要求房間保持整齊。說我是有條不紊的人,結果臥室長成這樣,感覺起來好像在說謊(我就是沒辦法說謊)。這種固有的不一致讓我不知所措,像頸部扭傷,不同部位不對稱地互相對峙。

我自己對於秩序的需求,媽媽對於秩序該有的印象,我本能覺得有效率的環境,在這三者之間,我陷入拉扯交戰。這種衝突還是在如何創造「整齊」空間的問題之前就有的,我腦袋裡永無止境的排列結果接二連三投來,往終點前進的路線又五花八門,我哪知道客觀來看「整齊」實際上長怎樣。我一開始嘎吱作響地咀嚼那些排列結果,心就開始如葡萄乾般皺巴巴,焦慮全速旋轉。

思緒阻滯。類似自閉症者面前橫亙的難處,通常不是沒想法,而是太多想法。我們揣想所有可能的整理方式與組合,彷彿沒有濾鏡的廣袤風景,通常會讓我們坐困於中間地帶,無處可逃。就是自由度太大又選項太多可以用來組合,從各個角度以絲線拉扯着你這隻人偶

所以,沒錯,你可能已經推測出來了,我覺得要讓房間整齊好難——真的好難。到現在還是一樣,每座生活空間與工作空間一般都是書滿爲患的狀態,雖然說,要是有人移動什麼東西,打亂我那有序但不堪一擊的失序感,我可會瘋掉。你大概知道這種感覺:你整理桌面的方式,別人可能不懂,但就是對你有用。我們休完假,回辦公室上班,必定知道有人坐過(和搞亂過)我們的椅子,而且只要有意料之外的事情擾動原本的慣常作業,無論事情多小,當天也一定不順心。就算是熱愛驚喜的人,內心深處也需要秩序存在。

更糟的是,我媽每三天就會回來探訪一次,所以我知道我得做點什麼。你聽到應該不會驚訝,我沒有去詢問誰該怎麼改善居家環境,也沒有直接把地板衣櫥裡的東西一次塞進真正的衣櫥裡(附帶一提,這樣沒用),而是翻起科學課本,確切來說,是《物理化學》(The Elements of Physical Chemistry)這本(最後在瑜伽墊下翻找到,就跟你說這方法管用吧)。

本書沒教你怎麼整理房間,卻囊括了更重要的觀念,我們都該澈悟:「從失序之中創造秩序需要能量,在熱力學上視爲不利〔此爲自然發生且未提供額外能量之事,像是冰塊融化〕。」可不是嗎?光想到要整理就很痛苦。

這就是我問題的根源,也是大家都得戮力建立秩序、維持秩序的原因,你對整齊乾淨的需求,想和這宇宙快速鬆散的本質一爭長短,基本上就是不自然的狀態。事情逐漸失去秩序,纔不是隨機發生,就只是分子物理學的命運。

徹頭徹尾就是人類與自然的戰鬥。我們砌牆,只看到牆逐漸坍塌。我們爲建築物油漆,知道油漆終究會剝落,必須重漆。我們整理物品,深知不定期整理的話,不久後又會亂成一團。

在生活中所有建立秩序的努力,無論大小,遲早都會耗盡,代表得一而再、再而三從頭來過,消解失序狀態。正如《物理化學》所述,建立秩序需要能量,折衣服、洗碗盤刮鬍子皆然,或者,就我的情況,摸索如何在日常應對中遵循「規則」。

所以下次你又在挖空心思,費勁讓事情往希望的方向去,別怪自己,怪熱力學吧。不僅如此,你還得了解,熱力學對於我們安排生活的方式也設立了制度。你可以享有秩序,唯得消耗能量;而無論你規畫多縝密,所建立的秩序終會逐漸逆轉。

追求有序生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體悟到自己並不是孤立而行,整個世界依循分子物理學運作,我們都必須在其中摸索,代表勢必得接受某種程度的失序。你必須接受挑戰,進入戰鬥,適度妥協─首先就從你對完美有序生活的概念着手。

(本文摘自《人類使用說明書》/大塊文化)

【作者簡介】

卡蜜拉.彭(Camilla Pang)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生物化學博士。現從事博士後研究,專攻「轉譯生物資訊學」(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她於八歲時被診斷患有自閉症(ASD),二十六歲時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嚴重影響學習與職涯。也因此,她不斷鑽研人性,並憑藉所學專長,努力開拓理解人類行爲的科學途徑。本書是她第一本著作,榮獲202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Royal Society Science Book Prize),爲該獎史上最年輕得主。

《人類使用說明書》/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