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勢的蘇寧

以前的蘇寧像一輛瘋狂的跑車,飛馳在時代前沿;現在的蘇寧像失事的貨車,零件、貨品遍地散落。

《商界》雜誌報道

作者/ 趙春雨

編輯/ 朱作明

題圖/ 視覺中國

從“賣場時代”的壟斷巨頭,到“電商時代”遭遇滑鐵盧,蘇寧的傳奇故事已成往事,現在的蘇寧只想活下來。

01

主營業務危機

作爲蘇寧的王牌,蘇寧易購被扣上“虧損王”的帽子,成爲2021年鉅虧公司的代言人之一。

1月28日,蘇寧易購發佈2021年業績預告,全年淨虧損高達433億元,是2020年虧損額的10倍。這也是蘇寧易購上市18年來的第二次年度虧損,而此次的虧損額相當於蘇寧2010-2019年10年的淨利潤總和。

值得一提的是蘇寧易購的第三季度業績,算得上“虧損王”的巔峰。其營收約219.68億元,同比下降64.82%,虧損41.16億元,同比下降676.73%。去年一年,蘇寧易購股價跌超40%,銷售規模也急劇下滑。這也是蘇寧易購發展歷程中最艱難的時期。

網上更有“蘇寧易購十二月底宣佈破產”的謠言,雖然蘇寧易購回應經營一切正常,但不免引起大家對其現況的猜測。

早在2019年,蘇寧易購就面臨資金壓力,多次出現危機。

數據顯示,蘇寧易購在2012年時營收爲983.6億元,2019年營收達到2 692億元。7年時間營收增長了1 708.4億元,增速並不低。但,蘇寧易購卻走進盈利的怪圈。從2014年開始,蘇寧易購的扣非淨利潤就一直爲負,且近兩年扣非虧損明顯擴大,2020年扣非虧損更是達到了68億元。

作爲國內零售巨頭,一直以來蘇寧易購都承擔着諸多不爲人知的壓力。先有國美電器與之爭鋒,贏下國美后,阿里、京東、拼多多前來搶食,壓力從未停止。

2013年,蘇寧創始人張近東帶着蘇寧雲商(蘇寧易購前身)面世,開啓了蘇寧“線上線下一體化”戰略。在籌備期間,張近東巨資聘請IBM團隊進行信息化改造。由於國外的平臺在國內水土不服,蘇寧不得不放棄IBM改用國內團隊。

電商是典型的互聯網經濟,正反饋效應很強。做的越早,網絡價值就越強,就能越早享受紅利。換言之,消費者在線上買電器的習慣,早已被京東和淘寶吸走。如果沒有好的創新點,只是依託別人的成功路徑來複制,只會吊車尾。

一步遲,步步遲。蘇寧從傳統零售邁向新零售時,並未受到消費者的肯定,這波轉型沒有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讓其走上了下坡路。

隨後,張近東爲品牌升級,將“蘇寧雲商”改名爲“蘇寧易購”,用新面貌迎接挑戰。2018年,阿里、京東、拼多多開始“燒錢換增長”,而當時負債過千億元的蘇寧易購,沒有足夠的資金能支撐其進行線上高額補貼,不得不採用“節衣縮食”的方式。而縮短線上營銷開支的方式,也讓其銷售業績急轉直下。根據去年的財報顯示,蘇寧易購上半年線上平臺商品銷售同比下降了 41.21%。

線上出師不利,線下雪上加霜。作爲線下實體業務的龍頭,在面臨疫情與資金鍊斷裂等多重打擊下,蘇寧易購開始大規模關閉各地門店。去年上半年蘇寧易購旗下的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家樂福超市、紅孩子母嬰店分別關店125家、8家和27家,均高於同期開店數量。

門店減少的同時銷售也顯著下滑,其中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同比下降了10.26%,家樂福超市下降了18.88%。

此外,蘇寧易購的總費用率卻不斷增加,2021年上半年總費用率爲19.12%,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87%,這也是導致其整體業績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

面臨巨大資金短缺、盈利難題、競爭壓力、客羣流失等問題,蘇寧易購仍舊走不出掙扎又挫敗的循環。

02

多角化地折騰

蘇寧是“買買買”的代表,這種瘋狂的行爲也讓其付出慘痛代價。

時間軸撥回2020年11月12日晚,夜幕下的蘇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燈火通明,突然場內哨聲一響,吶喊、嚎叫、跳躍、歡呼,點燃全場。

江蘇蘇寧易購隊以2:1的比分擊敗廣州恆大淘寶隊,獲得江蘇隊史首個頂級職業聯賽冠軍。賽後,張近東難掩心中的激動與喜悅,在集團內部頒佈嘉獎令對球隊通報嘉獎。

可誰也沒想到,這場比賽竟也是江蘇蘇寧易購隊最後的高光時刻。從奪冠到停止運營,江蘇蘇寧易購隊只用了100天不到的時間,這讓很多球迷唏噓不已,也在國足領域上抹黑了一筆。

在此之前,蘇寧曾花費19.6億元收購的國際米蘭足球隊頻繁傳出財務危機的消息。蘇寧“太子”張康陽曾高調宣傳自己一手主導的對國際米蘭的投資:“整個華夏大地,沒有人做過也沒有人敢做甚至說不可能成功的項目……而如今你到意大利,老百姓眼裡提到蘇寧二字,滿滿的都是敬畏!”

喊話內容終究是一場夢,有爆料稱,沙特財團早已就接手國際米蘭足球隊與蘇寧接洽。張近東也表示,蘇寧將針對不在零售主賽道的業務,主動做減法、收縮戰線,該關的關,該砍的砍。可見,足球就是其中之一。

從與京東打響價格戰以來,蘇寧在資本市場上多次出手,投資領域除體育賽事外,涉及多個方面,令人眼花繚亂。

算上上文提到的兩個足球俱樂部,這些年蘇寧的投資領域近千億元。在這些併購投資中,有風口行業,也有傳統行業。看似合理的併購,卻少了各個業務相互之間的關聯性,無法達到聯動效果。甚至有些被迫陷入經營困境中,損失嚴重。

《商界》記者調查發現,天天快遞在被收購的三年裡,累計虧損超過40億元;PPTV虧損超過10億元;加入手機賽道,試問80後、90後、00後,有誰還聽過努比亞……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蘇寧過早、過分地追求多角化經營,不僅會削弱企業原有主營業務的競爭力,初期新業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從而增加公司的成本開支。

也就是說,蘇寧在投資領域的過程中,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所具有的優勢、技術、資金等力量,從而成效甚微,最終一步步陷入流動性危機。

就算蘇寧立刻斬斷觸角,也不一定能渡過艱難時刻。

03

最後一根稻草

面對競爭對手公司架構扁平、決策高效的管理方式,張近東大權獨攬和任人唯“親”的管理方式,足矣壓垮“虧損王”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1年7月5日晚,蘇寧易購發佈一系列公告,宣佈終止深圳國際對蘇寧易購股權的潛在收購事項。同時,江蘇省與南京市國資聯合阿里巴巴、海爾、美的、TCL、小米等成立的江蘇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將獲得蘇寧易購16.96%股權,基金總規模爲88.3億元。伴隨新基金入股消息的塵埃落定,蘇寧易購復牌,股價迅速拉至漲停。

這次股份轉讓完成後,蘇寧易購再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其大股東變成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持股20.35%、淘寶中國持股19.99%、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持股16.96%、江蘇新零售創新基金持股5.59%。

沒多久,阿里提名的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正式上任蘇寧易購新董事長。在張近東宣佈辭去公司董事長等職務後,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孫爲民、孟祥勝、侯恩龍相繼離職。除了44歲的任峻,張氏的核心重臣均可能離開蘇寧易購,屬於張近東的時代徹底過去了。

“蘇寧易購這麼多的核心管理層,都是張家一手提拔的,一下子完全替換,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新董事長仍然會尊重張近東一方的意見。”

有觀察認爲,阿里巴巴目前的策略是,暫時留下蘇寧易購現有核心高管,每個部門的一把手都留在原位,另設一位由阿里指派的“副手”,用兩個體系融合的方式暫時運行業務,直到完成更替。

回首張近東的時代,其早期對電商的研究與投入是很重要的,只是遲了一步,錯過了最佳時機。隨後,張近東對能起到旗手作用的人才引進、培養和授權不足,加之股權激勵等力度有限,未能吸納社會化精英,原有人才反而流失,致使團隊活力不足。

此外,蘇寧在物流管理上面的疏漏,直接影響了用戶對其的體驗感。將商品快速、高效地送到客戶手中,讓其體驗到購物的便利性,是大電商的生死存亡線。京東一開始就自建物流體系,現在的京東物流足以媲美順豐,今日晚上下單,明日中午就能送到客戶的手中,購物體驗非常好。

蘇寧靠電器生意起家,本身就有物流,有物流的家底,可以依託原來做電器積攢的物流家底子,從而獨攬物流市場空缺的大件物流、完善售後、安裝維修的服務體系,從而大大甩開京東物流。可直到今日,蘇寧的物流依然差,運送速度慢,發貨效率低,客戶購物的體驗不佳。

後期,蘇寧的重心逐漸偏離主心骨,進行產業化橫向投資,耗費極大的資金和時間,沒有實現互聯網零售的蛻變,以至陷入困局。

04

能否轉危爲安

有一句老話:一部中國現代零售史,半部看蘇寧。

“虧損王”蘇寧在遭遇困境後,通過一系列售後回租、資產買賣、關聯交易來“美化”財報,維持股價與較低的融資成本。一次又一次股東層面的股權轉讓,早已讓蘇寧疲憊不堪。

甚至有員工爆料稱,蘇寧南京總部把“員工宿舍”賣了,要求一個月內搬走。隨後蘇寧回覆稱,賣的是對外出售的商品房,並非員工宿舍,當初只是把未售出的800套房子便宜租給員工,但隨着房子售出,員工租戶也得搬走。

即便蘇寧盡全力將窟窿補上,但後續業務是否能保持不再虧損,將是其能否真正活下去的關鍵。砍掉虧損業務是解決辦法之一,但重中之重還是要實現從商業模式向盈利模式的轉變。

一直以來,蘇寧易購最大的優勢是線下實體店的經驗,這是其他電商不具備的。店並不是沒有價值,把實體店和互聯網運營相結合打造新型的店面纔是有價值的。

過去,電器行業主要依靠經銷商差價賺取利潤,現在電商平臺爲了提高便利度,間接省去線下運營成本。但高成本的廣告引流、電商運營、優惠力度,壓縮了利潤空間。目前,幾乎所有電商平臺業務都有送貨到家的業務,從而增加物流成本。可見,綜合成本不比線下實體店低。

隨着“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蘇寧小店和零售雲的前行,或將成爲蘇寧保命的資本。

對前者來說,即便未來擴張存在虧損狀態,只要總體在可控範圍內,就依然處在蘇寧整個零售業務羣的風險控制範圍;而對於後者,其主要針對下沉市場,以輕資產合作方式在三四線城市打造智慧門店,共享時代紅利。

縱觀蘇寧整個自救過程,變賣家產、尋求融資只能緩解燃眉之急,要想真正地活下去,只有認清現實,迴歸零售本質,提升自身核心能力。

*部分數據資料來源於網絡

關於本文

綜合編輯:蓋 蓋

原創來源:銳公司

版權說明: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原創平臺所有。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