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不止一種幼兒園 國外熱衷把孩子"扔"到戶外

今冬的北京,霧霾似乎少了些,空氣卻透徹到令人骨寒,摺疊中的北京漸漸成了全民輿論風暴中心,豫章書院攜程紅黃藍事件有些恍如隔日,橫行的妖孽驚呆中國,回想當年小編在幼兒園,因爲褲襠里拉粑粑而被扔在門口,站等父母來清理的場景,那時的老師簡直是真愛

關於虐童現象的追溯,不可避免地上升到一個靠輿論並不能解決的困境,幼兒園之外,我們又能怎麼辦呢?從小被教育“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課堂”,或許我們應該瞭解下別國的做法,把孩子“扔”到大自然,而不是囚禁在幼兒園。

德國森林幼兒園 沒有邊界校舍

德國,一個森林裡走出來的民族,偏愛“森林幼兒園(Forest Kindergarten)”的模式,別問小編森林有什麼好玩,那隻會凸顯你沒爬過樹的悲哀,當然在這裡,森林幼兒園並不是特指。它還可以是一塊田園、一家公園,一片沙灘,再加上變幻無窮的大自然,這樣的組合,豈是一個人工迪士尼樂園可以比擬。

他們一般不以年齡劃分班級課程。而是強調社會教育(Social Education),注重羣體生活。沒有屋頂,沒有圍牆,沒有教室,沒有既定課程。孩子們幾乎一年四季都在戶外玩耍,爬樹、捉蝸牛、玩泥巴、捉迷藏、唱歌、聽故事、叢林探索......,多接觸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循環變化,那可是真實可觸摸的。這裡沒有教師的裝模作樣,只有成年的親密朋友,大家一起策劃不同的主題活動,寓教於樂,寓樂於自然,釋放孩童玩樂天性遠大於仰望老師,聆聽ABCD和加減乘除的枯燥。

日本:三十多年經驗 打造完善的自然教育體系

從三十多年前第一所自然教育學校起發展到至今的3000多所,日本民族對於戶外和自然有悠久的認知歷史,但相比側重於戶外運動和實踐的普及歐美,這裡的父母更願意在戶外中教育孩子如何去觀察一朵花記錄一個植物,對自然的感知和環保是他們的核心基石,頗有東方哲學“天人合一”的韻味

美國:走出溫室,期待更多的探險和世界

事實上,美國的的課堂對於孩子的素質教育已經足夠重視,自然教育更多的是作爲課堂之外的補充,以期讓在溫室中成長的孩子有更多冒險的機會,在美國,每逢週末和假期,家長帶着孩子進行戶外探險的場景隨處可見。喜歡在營地裡度假的家庭,更是把孩子從小就和大自然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每天跋山涉水、在森林裡進入夢鄉的孩子,對大自然的感情和他們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同理心遠超同齡人

中國:消除功利性,自然教育不止是迴歸自然

回到我們的土地,蓬勃發展的自然教育似乎正在拯救很多困於課堂的孩子。旅行社俱樂部親子機構……,與自然教育掛鉤便可稱得上是“先進理念”,殊不知,把家長和孩子扔到戶外徒步登山,摘幾朵小花,找一位所謂博物學家,認幾棵植物……,即完成所謂的自然教育,孩子們也只是會“好美”“好漂亮”這些簡單粗糙的感受。“戶外缺的不是知識,而是感受力”,這一句可謂一語中的。一些小孩可以背下整本昆蟲圖譜,但卻可以隨便踩死昆蟲。沒有情感的激發和共鳴,知識再多,也無用。

功利化的環境正在摧毀自然教育的初衷,千篇一律的模板化課程大行其道,這可不是單說教育機構,很多家長的首要問題是“到自然中體驗有什麼用,鍛鍊什麼能力,獲得什麼知識,有什麼速成的辦法”。現階段,父母和機構應該先好好學習。前不久的一對父子,便因此引起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