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拯救地球,以核養綠,善用臺灣「地熱」瑰寶(陳長文)

高雄市茂林區往情人谷的道路因爲濁口溪水暴漲,導致路面大面積淹水。(翻攝照片/林瑞益高雄傳真)

日昨雨彈狂炸全臺,如同「八八翻版」,重創高屏地區。極端氣候來臨已經不是電影的故事了!

逾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只顧經濟成長,毫無節制燃燒煤(包括天然氣、石油)等石化燃料,對地球生態造成巨幅「碳危害」。確保下一代生存和幸福,揹着「原罪」的我們,及時落實「淨零碳排」乃急中之最急。地球已瀕臨崩潰邊緣,每過一天,拯救地球的時間就少一天,人類已無蹉跎本錢!

2015年在195個國家無異議下通過《巴黎氣候協定》,可說是全球合作減碳的承諾,我國雖「未加入」,身爲地球的一分子,也是責無旁貸。蔡總統今年4月也宣示2050年前完成「淨零碳排」之承諾。然而,筆者憂心,蔡政府任內的能源政策和作爲卻充滿執惡固執,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漏洞。爲了下一代,蔡總統有責任立即檢討、修正錯誤。筆者再度建議:

一、「廢核」養綠加超高石化燃料,淨零碳排乃空頭支票!

承諾「淨零碳排」,蔡總統卻沒拿出相應的誠意,仍堅持2025年「天然氣50%、燃煤30%」的8成石化配合2成綠能比例。「非核」加上超高比石化燃料還談什麼淨零?「淨零」無關擁核反核,乃科學問題,地球(包括臺灣)就是需要以綠能(必要時包括低碳核電)全面取代石化燃料。臺灣人民在3年前(公投元年)清楚傳達「以核養綠」的直接民意,但蔡政府裝睡放任執照到期,意圖讓核電在2025年前停止運轉,擺明「非核家園」政治神主牌比科學「淨零」要求重要!

2015年蔡總統競選時,承諾要「省下一座核電廠」,讓民衆誤以爲省電就不需核能的錯誤印象!南韓「省下一座核電廠」計劃的確讓首爾在一年半內省下96億度電,然而南韓核能佔比仍高達兩成,透過「以核養綠」,要到2060年核能才「可能」功成身退。亦即,節電並不等於廢核。蔡政府不可能不懂,但是下民易虐,上天(極端氣候)難欺!

諷刺的是,6年後的今天,節電仍是說到沒做到!臺電官網顯示,2020年的發購電量比2015年足足增加131.4億度,唯一負成長僅有2019年減少10億度,遠小於「省下一座核電廠」近百億度的電量!蔡政府減碳無心,又見於行政院這兩年補助「電動及燃油」機車兩手策略,均爲「政治」壓倒「科學」的典型政府愚民治理現象!

二、除風電、太陽能外,珍惜善用天賜臺灣的地熱綠能瑰寶。

儘管對蔡政府的治國能力有所保留,筆者肯定蔡總統發展綠能的起心動念,也樂見風電、太陽能站穩腳步。然而,即便2025年綠電佔比達20%,但其餘80%的供電絕不可靠石化燃料的荒謬安排。因此,解決之道就是保留核電備用外,極大化綠能潛力。是的,我們別忘了身處板塊交界的臺灣,腳底踏着的正是舉世稱羨的地熱瑰寶!

早在1966年臺灣曾有領先全球的「地熱能法」草案。2009年馬政府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也包含「地熱」。據悉,臺灣最穩定的綠能就是地熱,約有7.15GW發電裝置容量,相當接近核一至核四廠裝置總容量(約7.8GW);地熱發電效率達90%以上,適合作爲基載電力(24小時以恆定的速率連續生產供電),沒道理捨本逐末,暴殄天賜予我們落實淨零的珍貴資源。

2018年時任經濟部長(現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沈榮津以「地熱技術尚未成熟」爲由,解釋臺灣地熱發展之遲滯。但是,鄰近的大陸去年已是全球地熱直接利用最多的地區,難道又因政治考量而阻斷臺灣發展地熱的大好機會?不論是早開發的美國加州或是近年土耳其經驗,均是地熱發展的成功實例。事在人爲,只看是否有心?

蔡政府應加速進行地熱產業的可行性評估,訂定地熱專法,正視地熱取代相當比例的80%石化燃料的可行性。淨零碳排既然是搶救地球的最後機會,我們2050年前的能源政策應即刻正確定位如下:「以核養綠」;「除了風力、太陽能外,綠有地熱」;「力行節能政策」,以及「石化燃料歸零/中和」。

(作者爲納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