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新加坡政權交替的特色(顧長永)

新加坡新加坡候任總理黃循財資料照。(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今年非常特別!全世界有近50個國家辦理全國性或地方性的選舉,將選出至少20位的國家領導人,包括我國的賴清德總統、俄羅斯的普丁總統、及美國的11月大選。新加坡今年沒有辦理選舉,可是李顯龍總理於5月15日將政權交接給黃循財總理。新加坡政權交接有以下幾項特點。

首先,新加坡從第一任李光耀總理開始,都是主動交接政權,創下全世界的特例。就內閣制理論而言,領導人政權交替大都是由於執政黨選舉失利,或總理因故去職(例如生病、不再參選、不信任案)。可是,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一直是選舉的常勝軍;從李光耀總理開始(任期1959-1990)到吳作棟總理(任期1990-2004),再到李顯龍總理(任期2004-2024),都是主動提出辭職而將政權交接。政治人物大都戀棧權力,美國今年大選的2位參選人,甚至是高齡的老者;新加坡領導人主動交接,創下當代政治的典範。

其次,新加坡的卓越經濟表現不僅傲視亞洲各國,更是領先全球主要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資料,新加坡的國民平均產值(GDP per capita)超過9萬美元,位居全球第五,僅次於盧森堡、愛爾蘭、挪威、及瑞士。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新加坡與臺灣、韓國及香港號稱亞洲四小龍,但是現在的新加坡早已超越其他三小龍,成爲全世界的富裕國家,創下全世界經濟成長最快速的紀錄。

第三,新加坡是舉世聞名的政治清廉國家。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每年都調查各國的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新加坡連續多年不僅是亞洲最高,亦是全球前五名。相較於亞洲多數國家政治人物的貪腐,新加坡的清廉政治令人稱羨!

最後,新加坡平衡又靈活的對外關係獨步全球。人口不到600萬的新加坡,雖然是以華人爲主要族羣(佔75%)的國家,卻處於兩大穆斯林國家(印尼及馬來西亞)之間,具有高度的族羣敏感性。然而,新加坡提倡尊重馬來族羣的多元族羣理念,例如新加坡有4種官方語言,卻獨尊馬來文是新加坡的國語(national language),國歌也是馬來文;因此,自李光耀總理開始,新加坡與印尼及馬來西亞始終維持友好信任的關係。

此外,在冷戰時期,美國及前蘇聯互相對峙與對抗,他們所領導的兩大集團內的國家亦是如此。可是,新加坡爲了生存及發展,同時與這兩大強權維持友好的關係,使得新加坡得以超越政治籓籬,全力發展經濟。海峽兩岸在冷戰對抗期間,李光耀總理同時獲得北京及臺北的信任,成爲全世界唯一可以訪問海峽兩岸的國家領導人。如今美國在全球掀起「抗中」政策,似有意回到冷戰時期的對抗;但是,新加坡既堅持其特定的外交理念,又與主要國家及東南亞周邊國家維持穩定友好的關係。

黃循財進入政壇超過20年,歷任新加坡5個不同的內閣部長,資歷相當豐富;他雖繼承前三代領導人的成果,但亦將面對國內外的各項變局及挑戰,包括貧富差距的擴大、威權的社會控制、明年的國會選舉、美中對抗的抉擇等,這些都將考驗新上任的黃循財總理。

(作者爲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