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熱死臭死在非核家園(李復甸)

北捷瀰漫旅客的汗味及狐臭味,讓男子超級難受。(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1名男子搭乘北捷,空氣中瀰漫旅客的汗味及狐臭味,讓他超級難受。報導出來之後,引起相當多的迴響。

到新加坡大家普遍的印象是公共場所很冷,大多都設在22°C上下,連夏天都要穿外套或是薄毛衣。我曾好奇地去查了新加坡的法規,發現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考慮到該國的溼度和溫度,25°C是最合適的溫度,建議將25°C作爲有效溫度。根據研究,25°C是上班族最勤奮工作,也是錯誤率最低的溫度。依據辦公室室內空氣質素指引,新加坡規定室內溫度應訂於22.5-25.5 °C,溼度不得大於70%。

據說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將該國的成功歸功於空調。他認爲公務員工作工作環境中的空調,是公共效率的關鍵。並且認爲,公共場所相當的低溫,促使人民衣着整齊,不再因爲熱帶地區的溼熱,造成人民的邋遢、隨便、懶散,因而改變了文明的本質。清涼而乾爽的室溫,使得房舍不再沾惹黴菌氣味,整個環境變得整潔。一個有遠見有知識的政治家,在室溫這種「小事」上都有過人的見解。

反觀臺灣爲了所謂的非核家園,主張節約用電。經濟部「室內冷氣溫度限值現場檢查程序作業要點」規定國內20類公衆出入之營業場所,室內冷氣溫度不得低於26度。纔出現「熱死了!臭死了!」的激烈反應。

電力發展本是科技與經濟的客觀判斷。大凡基載發電是提供電網中,最低基本電功率的發電。這類型的發電廠會全天以恆定的速率,低價連續生產電能,以供給最低能源需求。電網的穩定是建立在供應和用電的平衡上,早期的煤和近年的核能,是最理想的基載發電燃料。風力與日光能都因不是持續穩定的能源,很難成爲基載發電的能源。水力、天然氣是間歇型能源,適宜用於搭配組合來滿足尖峰負載需求。

發電原料來源的判斷,不是高深的專業知識,但在政治操作之下,把原先客觀的事實,扭曲成選舉的神主牌。不分藍綠都不敢批反核「信仰」的逆鱗。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綠電無疑是能源發展的鐵則。尤其是出口型經濟必須重視綠電。如何正面因應規畫,是負責任的政治家該用心思考的。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曾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界共同努力之下,產生了政策導向法學(Policy Orientation Jurisprudence)。Lasswell、McDougal、Parsons、Reisman、LaPalombara等人都直言政策的確立,對社會形塑的重要。高瞻遠矚深思熟慮的政策擬定,經由立法落實,是國家發展的基礎。

新加坡在開國之初,就對室溫之擬定有所遠見,成爲國家成功的因素之一。臺灣因爲缺電,已經掙扎在「熱死」、「臭死」的環境之中,護國神山等產業都面臨缺電的尷尬。暫且不提兩岸的和戰,想要來競選總統的大人們,連基載電力的能源,都還拿捏不定嗎?

(作者爲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