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綠委轉守爲攻 國會無寧日(蘇龢)

立法院17日院會表決大戰衝突,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摔落主席臺,隨後送醫。(姚志平攝)

在準總統賴清德日前宴請民進黨籍立委,期許520之後綠委能「轉守爲攻」,17日朝野就在立法院爲國會改革法案爆發本屆會期最激烈的衝突,歷經三度協商破局後,在藍白聯手下,表決通過當天院會進行到處理完國會改革案結束爲止。

17日立院的議事衝突一波波,民進黨不僅打破議事攻防「男對男、女對女」的慣例,甚至還有綠委出手搶奪立院秘書長的提案文件,再秀下限。準總統賴清德到目前爲止都沒有釋出對在野陣營妥協的善意,還指示520之後在立院要「轉守爲攻」,在可預見的未來,「衝突」恐將是立院的常態。

議場衝突有約定成俗的默契,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男對男,女對女」,避開不必要的爭議。17日綠委鍾佳濱對藍委陳菁徽摟腰襲臀,就算不是故意,但男立委在做衝撞時沒有避開女立委,有欠考量。

而另一位綠委郭國文搶走立院秘書長周萬來文件,也逾越了「立委對抗立委」的潛規則。此例一開沒完沒了,未來立委或國會助理是不是也可以去關總開關、綁架議事人員?那國會還有寧日嗎?

民進黨堅持杯葛的國會改革五法,其中「藐視國會罪」、「聽證調查權」都是國外行之有年的制度;國情報告即問即答對賴清德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而且這些都是民進黨過去的主張,如今在野陣營協助民進黨實現當年的理念,但新總統 賴清德卻雙標抗拒,這樣能帶來國家的新氣象嗎?而且這也讓藍白聯手對抗綠營有了正當性。

那麼,準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又在盤算什麼呢?明知立院表決,只要藍白聯手,綠營遲早會輸,激烈杯葛有何意義呢?筆者認爲賴可能有以下三點考量。

首先,選後民調多顯示民進黨的支持度上升,而藍、白則是下降,這可解讀爲2024大選,臺灣人民只是要給民進黨一個「教訓」,而現在教訓已經給完了。賴清德認爲把議題鬧大,累積相罵本,對民進黨的支持度有利。

其次,賴清德也想考驗藍、白的蜜月期有多長,因此一直要挑撥兩黨黨團的合作關係。其實黨外時期,統、獨可以爲了對抗威權政府而走在一起,今日的藍、白就算DNA不同,但爲了制衡執政者合作,也是順理成章。

最後,扁政府8年朝小野大,可是陳水扁還能藏匿「海角七億」,可見行政裁量權的影響力有多寬廣。賴清德在國會再怎麼輸,他還是大權獨攬的總統,更何況他比陳水扁多了英系大法官護身。因此賴並不太在乎未來在國會得不到多數支持。

換句話說,在可預見的未來,賴清德對於立法院是採堅壁清野策略,可以戰死不能投降;再加上他到現在爲止,都還沒有拜會在野黨領袖,更可見得「衝撞」是未來賴政府的上位方針。

從政治利益的角度,也不能說賴清德的算計有錯,因此在野的藍、白兩黨也只能與民進黨直球對決,競爭「正當性」這3個字。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強調,「賴清德做對也會支持」,就是不想要被貼上「爲反對而反對」的標籤,這也應是未來在野陣營在立院的基調,也才能抗衡賴清德指示綠營的「表決可以輸,但論述不能輸」的策略。

(作者爲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