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能否在CPTPP共存?(邵宗海)

(圖/美聯社資料照)

提到一些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很多民衆確實是相當茫然。這固因臺灣本身在過去能加入的國際組織本不是很多,另方面也是因爲加入的不易,導致很多人不關切。

像最近在媒體上鬧得轟烈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就是一個例子,覺得有必要釐清。它是在2018年,由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和紐西蘭等11個國家在智利聖地牙哥簽署成立。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美國總統歐巴馬時代就構建而成,其中有部分爲美國量身定製的條款。但CPTPP協定在2017年美國宣佈退出TPP後,由日本領導來改組該組織的談判。

臺灣在今年9月22日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蔡英文總統第2天就於臉書上指出,「我們已經向紐西蘭遞件,正式申請加入CPTPP。 這是臺灣對外經貿戰略的重要目標」;她曾爲此特別表示:「遞件,就代表我們有充足的信心,要跨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而且她別具信心的指出:「無論是經濟面、社會面、法制面,我們都已經做好準備」,蔡英文說臺灣爲加入CPTPP已努力籌備5年,2016年她就任以來就一直在準備參加這項高水準的貿易協定。

當然,CPTPP現有已加入的11個國家佔全球GDP的13%,而且臺灣跟會員國貿易總額已超過它貿易總額的24%,也佔臺灣對外投資總額逾30%,所以未來參加後估計將帶給臺灣更多商機及就業機會。

但中國大陸則早在9月16日先一步的宣佈申請加入CPTPP。其實,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11月已首度表態,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因爲加入CPTPP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對外貿易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譬如,將會拉動GDP增長0.74%至2.27%、出口增長4.69%至10.25%。特別是它與另外14國在2020年還簽署了另一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所以,北京的部署不是臨時起意,只用來針對臺灣的加入能予以杯葛,這應不是主因所在。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大家都感到「很突然」,顯然是臺灣事先掌握的情勢還不夠完整。

而且臺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是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申請,這與臺灣參加WTO名稱相同,顯見早已得悉大陸也在申請加入CPTPP時,希望能在名稱上的運用,減輕來自對岸可能杯葛的壓力。而且根據CPTPP協定的相關規定,歡迎任何國家和個別關稅區加入,這對已經以個別關稅區名義加入世貿組織(WTO)的臺灣確是有利。

但除了名分之外,臺灣還必須先與11個成員國取得同意的條件後纔可以加入,這對臺灣就有不少挑戰。因爲現階段臺灣與相關國家之間仍存在某些貿易障礙和政治障礙,也因此,必須先努力化解上述雙重障礙,才能順利叩關CPTPP。

但是目前大陸顯見是堅決反對,理由是「反對臺灣地區加入任何官方性質的協議和組織」。北京認爲臺灣參與WHA、加入CPTPP等舉措,是在公然挑戰國際社會的一箇中國原則。最近,國臺辦發言人已清楚提出:「我們瞭解臺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的想法與感受,只要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就可以作出妥善安排。」顯見,北京的接受底線已經呈現。

因此,在2024年之前,看不出來民進黨執政的臺灣會有機會能順利加入CPTPP。但可以看得出2024年大選,國民黨若贏得勝選,可能會遵循2001進入WTO的前例,讓北京阻擋有所保守,主因就在習近平最近致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的賀函中,曾指出「過去一個時期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政治基礎上良性互動」,這與朱立倫稍後覆電強調,盼兩黨在九二共識與反臺獨基礎上「求同尊異」,是有相當部分的重疊。(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前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