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蕭當選纔是國安危機(李正修)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右)及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左)9日出席選前國際記者會,回答完外媒問題後離開會場,面對未開放進場在場外守候的臺灣媒體提出的問題未進行迴應。(鄭任南攝)

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及蕭美琴9日召開國際記者會,賴還刻意以英語開場暢談外交、國防及兩岸政策,藉此凸顯自己的國際能見度。

賴清德指出,要維持臺海現狀的做法,首先爲落實他提出的「和平四大支柱方案」,第二是延續蔡總統穩健外交國防兩岸政策,第三爲中華民國臺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另行宣佈獨立的必要,感謝國際社會持續關注臺海的和平穩定,有助於維持臺海現狀。

他也意有所指地說,這次中國介選最嚴重,企圖利用「戰爭與和平」建立親中政權,那臺灣不是在選總統,是在選特首,相信臺灣人民會用神聖選票阻止中國。

很顯然,賴清德頂不住敗選的壓力,還是回頭拉北京當局打「芒果乾」,利用「抗中保臺」以凝聚支持者的向心力。然而,近期大陸除了對臺例行性演訓外,並未升高臺海對峙態勢,使民進黨的抗中牌難以施展,因此蔡政府最近不斷動用國家機器恫嚇赴大陸旅遊的基層村裡長,甚至法務部將新住民列爲加強查緝的五大境外勢力介選模式的首位。但民進黨此種侵犯人權的行爲纔是破壞民主政治的兇手。

美國近日公開呼籲中共不該干涉臺灣大選,是否暗地呼應民進黨的指控,不得而知。不過,美方多次公開表態不支持臺獨,還有學者專家建議賴清德進一步凍結《臺獨黨綱》,看來應該是更擔心他若勝選對臺海情勢的可能影響,所以纔會在臺海採「各打一大板」的平衡戰術。

事實上,當賴清德脫口說出「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時,就證明賴蕭配當選將是國安危機的開始!國人當然反對中共以蠻橫行徑施壓臺灣,但民進黨一味地「親美反中」並不符合國家利益。過半國人不滿意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即是證明,遑論大陸國臺辦早就公開回應賴清德的「四大支柱」完全是「臺獨叫囂和戰爭保證。賴清德還好意思說,如果他當選總統,將有助於在印太地區創造新的局面,只怕是創造印太地區瀕臨戰爭邊緣的新局面吧。

中共近期對臺並無特別的演習或軍事行動,但國防部繼日前罕見通報,大陸空飄氣球飛越臺灣上空之後,9日下午更突然發佈「國家級警報」,提醒民衆中國於15:04發射衛星飛越臺灣南部上空,還煞有其事地以英文寫「missile」(飛彈)。然而,根據國防部新聞稿,明明只是衛星飛越臺灣西南空域的大氣層,卻被操作成飛越領空,若這不是以國家機器助選,什麼纔是?

而且這次國防部的作法相較2022年8月4日中共發射導彈飛越臺灣時的反應天差地別。當時,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隔日,解放軍4日下午發射多枚導彈,其中有4枚飛過臺灣本島上空,但國防部卻是在日本防衛省發佈消息後才證實,還指導彈對飛越的廣闊地面區域並無危害,引起輿論大譁。

中美都想管控選後的臺海走向,雙方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感都明顯存在:美國擔心他暴衝,北京則着重「反獨」。賴清德的國際記者會對於緩解中美的「疑賴論」並無多少加分。賴反覆提到備戰的重要性,卻忽略避戰才應是國家領導人的最優先任務。當蔡英文總統將國際關注臺海安全視爲外交成就,而賴清德也表明要繼承導致臺海兵兇戰危的蔡英文路線時,賴清德的當選不可能帶來和平!(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