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快篩陽即確診 加速疫情落底(沈政男)

預計本週就會開放全民適用「快篩陽性視爲確診」,篩檢站將轉變爲領藥站。(圖/示意圖,記者張鎧乙攝影)

國內Omicron疫情已進入高峰或高原期,最新防疫措施爲「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即將適用於全民。施行以後,原本因爲PCR檢驗塞車而停留在快篩陽性的染疫者將獲得確診,等於讓疫情更加真實反映出來,對於防疫當然會有正面效應。

香港在今年2月初疫情爆發後,原本也只使用PCR檢測確診,但後來因爲染疫數目太多,只好在2月底採用「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施行以後,PCR與快篩確診並行,快篩確診約佔1/3的數量,其他爲PCR確診,讓曲線從「高山」變成了更高的「尖峰」,因此產生了兩個效應:一是讓中重症確診者及早接受治療,二是讓確診者及早進入防疫流程,避免「黑數」造成疫情擴散。

香港乃由市民上網登錄快篩結果即可,臺灣必須由醫師確認,能不能讓更多「黑數」現形猶待觀察。此外,北北基桃的PCR篩檢站將因新制轉型,若導致PCR檢驗數量下降,反而可能產生更多黑數。因此,未來應保留現有PCR檢驗量能,與快篩確診雙軌並行,並讓快篩確診流程更加簡便順暢,才能讓更多黑數曝光。

目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打算由基層診所提供快篩確診,這是一個可行的方式,但也可比照香港,讓非高風險族羣(不必服用抗病毒藥物者)直接上網呈報,才能讓確診者及早進入自主防疫流程。

以目前每日新增6到8萬例,中重症約200例來說,比例明顯高於2、3周前。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隨着疫情擴散,原本社交比較退縮的老人家被染疫,使得中重症比例增加,另一則是黑數增加。在「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後,如果PCR量能不變,那麼可能會讓黑數現形,帶動一波確診案例上揚的能量。

目前指揮中心預估高峰約單日新增10萬,若加上上述效應,很可能會破10萬。香港因爲採行「快篩陽性視同確診」,讓潛在感染源曝光,而使得疫情曲線達高峰後,1個月就降到低點,就看臺灣有沒有這樣的效應。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乃爲了加快抗病毒藥物給藥流程,但應讓民衆瞭解,並非所有人都需服用,而是對有中重症高風險的人才有幫助。事實上應把相關確診與給藥量能集中火力用在未打疫苗的高齡族羣,或者有慢性病併發症與免疫低下族羣,以免引發「給藥塞車」的後遺症。

雙北市長老早就建議「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應適用於全民,但指揮中心分段採行,算是比較謹慎。事實上,高風險族羣如果能夠更早採納,或許可以減少「確診數天即死亡」的案例。先前有人認爲,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在陽性率較低時,有陽性預測值太低的問題,其實現在仍有「在陽性率較高時,有陰性預測值太低的問題」,因此現在懷疑自己染疫,但快篩陰性的民衆,應尋求PCR確診,而不是以爲就沒事了。

目前疫情大勢是,北北基桃高峰已過,中南部還在上升,而後者新增比例已超越前者,「黃金交叉」已經出現。北部先前確診塞車的經驗,可供中南部引爲前車之鑑,本週又增加「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後,對於疫情控制將有明顯幫助,或可讓全臺確診曲線早日降到低點。(作者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