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決戰非鐵粉投票率(陳冠安)

選情最後時刻,藍綠膠着,政黨選民幾乎不會動搖。(示意合成圖/資料照)

選戰進入倒數2周多,相比2016、2020選前民調勝負就相當懸殊,2024大選的選情,卻隨着「侯康配」在登記之後聲勢大漲而愈加撲朔迷離。以TVBS來說,目前「賴蕭配」以33%領先32%的侯康配,雙方差距僅有1%;但美麗島最新民調則顯示,賴蕭配以40%勝過侯康配的28.9%,相差11.1%。

整體來說,近期多數民調,包括鏡新聞、ETtoday、Quickseek都顯示賴蕭配第一、侯康配第二、柯盈配第三的趨勢。而賴蕭配和侯康配的領先只在個位數。不過以7成5投票率來說,每1%的得票率都代表15萬張選票,所以相差3%,就是50萬票的距離,相差6%,則上看百萬。在目前票源幾乎已經開發殆盡的情況下,侯康配想要弭平最後一哩路,仍須來自中間選民的東風。

選情最後時刻,藍綠膠着,政黨選民幾乎不會動搖,國、民兩黨的候選人之間更不太可能出現選票直接流動。中間選民雖然票源有遊離性,但由於選舉白熱化,許多已隨着總統支持意向轉成政黨選民,從過往3至4成的佔比降低到1至2成,因此影響力也有所下降。至於由民衆黨支持者和中間選民組成的柯粉,雖然藍綠都想要透過棄保來爭取柯粉票,但隨着柯文哲全國巡迴造勢、網路宣傳曝光,有效鞏固自身基本盤的狀況來說,棄保效果也勢必有限。

所以在基本盤各自歸隊、中間選民減少、棄保較難發生的情況下,接下來政治攻防的看點,其實就在於針對各自對手的薄弱環節,也就是非鐵粉部分。即使無法讓對方非鐵粉轉向投給自己,但透過有效攻防,仍可以敲打非鐵粉的投票率。

從美麗島民調來看,賴清德40%的支持率裡,有6成6是鐵票、3成4非鐵票。而非鐵票族羣裡,有近半是中間選民。換算來看,就是40%的支持率,大概有6%多是非賴蕭鐵票的中間選民。

以TVBS的民調來說,12月中旬到12月下旬,賴蕭配總體支持率之所以下降3%,其流失最多的正是中間選民,從28%減少到20%。按時序來說,很可能是受到萬里違建案的影響。

因此最後時刻,對在野黨候選人來說,要勝過執政黨,關鍵便在於對賴蕭支持者裡的非鐵粉,特別是中間選民這塊來攻防。不只要造成支持率下降,如何降低其投票率,其實更是核心重點。

近期包括國中生遇襲、消防員殉職等重大社會關注議題,其實都是對民進黨執政8年總檢視的契機,包括社會安全網、基層權益、公共安全等直接與人民生活相關的部分,必須把握最後的民氣,纔能有效降低對手陣營的投票率。

一旦進入到黃金週之後的大型造勢,選戰焦點就會轉至「選舉」本身,而非「社會」,那要再影響有投票傾向的選民就不太容易。因爲各方支持者只會因激情或是恐懼而愈加高昂凝聚。

(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