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積極備戰 全力避戰(黃介正)

中共環臺軍事演習提供一個罕見的機會,讓外界得以一窺中國在實現統一的軍事力量上有何進展。(圖/新華社)

面臨臺海周邊安全情勢愈來愈趨嚴峻的時刻,今日在臺灣出現了:談「備戰」獲得掌聲鼓舞,講「避戰」遭到訕笑鄙夷的現象。

早在去年5月,《經濟學人》就已經將臺灣列爲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當時雖然衝出一波臺海安全的積極討論,但是多項民調顯示,並未反映出臺灣民衆「有感」,認爲中國大陸不會對臺動武的比例始終都在5成以上。

今年的兩件大事讓臺海發生戰爭的想像升溫。先是2月,在大多數國際外交及戰略專家意料之外,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的名號大舉入侵烏克蘭。其後在8月,中國大陸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在臺灣周邊進行6個區域的「圍臺軍演」,以行動移除數十年的海峽中線默契。

同樣緊鄰實力差距極大的強權,「烏克蘭距離臺灣其實很近」的描述,要比8年前俄羅斯奪取且兼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更爲真實。

半年多來,尤其是在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到訪之後,使得臺灣再度成爲國際矚目的焦點。原本趕赴烏克蘭連線報導的國際媒體轉而從世界各地爭相前來臺灣打卡,並且飛到金馬外島來製作新聞報導。國際能見度突然躍升,對於長期被孤立的臺灣人民而言,自然有理由感到被看見的喜悅,然隨之而來的「圍臺軍演」卻也預示戰禍可能臨頭。

從平面到電子媒體,從閉門座談到公開演講,臺海戰爭話題不斷。有些人認爲中國威脅要以武力佔領臺灣已經迫在眉睫,大聲疾呼時不我與。也有些人認爲我們絕不可再給解放軍10年的建軍時間,所以晚打不如早打。

有些人認爲美軍印太司令部的「太平洋嚇阻倡議」和擬議中的臺灣「國土防衛部隊」不可能在短期內看到成效。又有些人認爲「戰略模糊」已經過時,根本無法嚇阻中國大陸,因此必須儘快走向清晰。更有些人認爲「預防性外交」對窮兵黷武者根本起不了作用,所以就只需要從「D-Day」來設計兵棋推演的想定。

「兩岸必有一戰」是否將真實發生?從聯合作戰構想到特定武器系統,從對美軍事採購到國防自主生產,國際報導與提議建言千百種,各個都是具有參考價值的想法,而臺灣在似乎被綁上開往戰爭的列車時,是否更該穩住思維,冷靜想想誰最希望看到臺海軍事衝突?誰是最可能的得利者?而編劇、導演、以及演員又是誰?

俗諺常嘲謔墨西哥的處境:離美國太近,離上帝太遠。臺灣不是墨西哥,但我們的確離中國大陸太近,離美國太遠。臺灣也不是烏克蘭,因爲我們在國際上如此孤立,國際口頭奧援之外,並無確切保證,何況臺灣四面環海,豈止是作戰裝備物資難以進入,連平民人道撤離走廊都無可能,更不能輕言啓戰。

我們堅信「臺海和平與穩定」是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符合此一地區所有各方的利益。對於臺灣而言,我們國家安全戰略的首要任務是捍衛和平,以保護人民的生命與福祉。

因此,在喚起民衆提高防衛意識並且支持國防的同時,在整軍經武,加速不對稱作戰能力並且增加必要軍事支出的同時,絕不能忘記維繫對話以降低威脅,保持溝通管道以應處危機的必要性與自主性。

強固國防(defense)與保持對話(dialogue)的手段不同,但目的一致,都在於維護臺灣的安全與生存發展。積極備戰與全力避戰的做法不同,但都是愛臺灣的必要認知。

積極備戰,我們纔有避戰的本錢;全力避戰,我們纔有備戰的時間,備戰與避戰兩者相倚相成。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不僅是嚇阻戰爭,而且是生存耐力;不僅是抵制專制,而且是擴大民主。

(作者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