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當綠電不再風光 誰會遭殃(葉宗洸)

臺南市長黃偉哲遭議員輪番炮轟經發局長陳凱凌涉貪及太陽光電案等案,公開承諾任內不會審議臺61線以西的光電開發案。(曹婷婷攝)

爲了達成再生能源供電佔比於2025年達到20%的規畫目標,政府傾全力支持各式再生能源的開發,其中又以隸屬兩大主力的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爲最。然而,除了裝置進度明顯不如預期,光、風兩電近日更分別爆出官員收受賄賂與圖利特定廠商的弊端。

首先是臺南市政府經發局長陳凱凌坦承收受光電業者賄賂,遭法院羈押,同時逼得臺南市長黃偉哲公開承諾任內不會審議臺61線以西的光電開發案。

緊接着,又有預計承做離岸風電直升機業務的海利航空公司籌設案,這家合資公司的內資僅5萬元,外資卻高達5000萬,遭抨擊根本就是「假本土、真外資」,不符離岸風電開發必須本土化優先的原則。此外,更有立委質疑,經濟部爲此案逕與交通部「溝通、協調」後,民航局因此快速核發籌設許可。

經濟部擔負能源轉型的重責大任,眼見2025大限將至,再生能源電力卻一直龜步成長,壓力不斷墊高之下,如果爲了趕進度而便宜行事,不同程度的弊端便無法根絕。

根據能源局公佈的最新資料,截至今年10月,光電裝置容量爲916萬瓩,爲今年目標值1125萬瓩的81%;風電裝置容量爲140萬瓩,達成率更僅達目標值360萬瓩的39%。經濟部面對3年後光、風目標值的2000萬瓩與680萬瓩,怎能不急?因此,除了先前開出高價躉購費率,招徠開發商;任何可能影響工程進度的障礙也要協助儘速排除。

光電部分,有了每度電5元的誘人躉購費率,開發利益的爭奪鐵定不會少。尤其是日照強度較優質的南臺灣,在土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有意競逐的業主無不想方設法走「捷徑」,主事官員如果把持不住,身陷囹圄也只是遲早的事。

至於離岸風電的部分,第三階段開發已喊出零元躉購費率,經濟部自然樂觀其成。在這個階段中,開發商相中的利益已不是來自臺電的低價購電,而是日後來自企業的綠電需求,屆時簽訂的購售電合約絕對可以讓開發商更滿意。

坦白說,如果沒有利益輸送,官商皆大歡喜其實並非壞事。此次「海利案」令人詫異的地方是,本案並不直接涉及風機建置的許可申請,但不知是否直升機業務無法順利執行,便可能影響工程進度,而經濟部礙於完工期程的壓力,必須直接出面協助廠商排除障礙。果真如此,經濟部該做的事應是檢討風電達標期限,而不是幫不符資格的廠商「喬」事。

蔡總統2016年就任時,爲再生能源擘畫了美麗願景,聲稱未來絕對足以取代核電。過了6年多,眼見願景快要破滅,主事的經濟部除了急催開發商趕進度,喬事更是不遺餘力,於是新建物與翻修建物必須裝設光電板,離岸風電本土化程度可以打折扣。只不過,當光、風兩電掉漆不斷,確定無法「風光」達標,核電除役後的缺電問題又無解方時,蔡政府還能視而不見、任令全體國人「剉咧等」嗎?(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