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從小三通到一帶一路(周陽山)

如果能將臺胞臺商臺生帶入「一帶一路」建設計劃,其規模與成就勢將大幅度超越「小三通」的範疇。(圖/新華社)

今年9月12日,大陸國務院制定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內容包羅甚廣,除了鼓勵臺灣民衆購房置業,努力實現臺灣居民在居住上的同等便利,另外還聚焦金馬地區,讓金馬民衆在廈門、福州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以打造「同城生活圈」。

在今年6月廈門海峽論壇大會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宣佈要實現「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推動閩臺基礎設施應通盡通,暢通閩臺與大陸其他地區的連接通道。進一步優化福建沿海與臺灣本島及金門、馬祖的客貨運航線。這也就是強化並改善目前運行的「小三通」航線,並鼓勵從未去過大陸的臺胞赴閩交流。

在文教交流方面,支持兩岸大專院校在閩開展高水準合作辦學與多元化合作,加強在閩職校招聘臺師,並支持臺灣優勢特色產業企業以多種形式在閩參與職校股份制、混合制辦學;此外,也要求在閩各類企業,聘用更多臺灣員工。

在生活便利性方面,將取消臺胞在閩的暫住登記,鼓勵臺胞直接申領檯灣居民居住證;鼓勵臺胞購房置業,並且要使臺灣居民居住證與大陸居民身分證在使用上同等方便。

在產業方面,將建設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鼓勵兩岸產學研企共同制定行業共通標準,探索建立臺企資質評估及認證體系;推動設立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基金,並支持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臺資板」創新升級;以及促進臺灣農漁業和中小企業在閩發展。

上述各項規畫能否儘快的實現,猶待持續觀察與實務檢證。但若能從「小三通」進一步擴及「一帶一路」倡議,鼓勵臺胞、臺商、臺生廣泛參與此一規模空前的全球化建設,則兩岸交流與融合的步伐,必將加速。這不啻是促進兩岸和平、息兵止紛、互利雙贏的重要保障。其中要旨包括下列各端:

第一,是專業人才的引入。目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多由大陸的大型國企承擔,由於參與建設的各國國情不同,必須量身打造,精心策畫。如果能將其中一些細項和專業技術項目針對臺灣專業機構與專技人士開放,擇優錄取,將可大幅度拓展臺灣專家與技術人員的專業經驗與國際視野,促進「民心相通」。

其次,是華人華僑與華社的交流。在前述融合方案中,特別強調「擴大社會人文交流合作」與「促進文化領域交流發展」。根據2022年的數據,10年來在福建高校學習的臺生超過8千人,累計臺青及其他年齡段的臺胞到福建實習、就業與創業的人數超過4萬人。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地的華人華僑之中,有許多人是來自閩南、客家與福州地區,而有着同鄉之誼的臺師臺生正是在海外華社推動人文交流的最佳堅兵。而無論是僑校、華校及其他文教事業,都是促進民間交流的重要管道。

第三,是閩南原鄉的地緣與親緣。廈門、泉州與漳州過去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埠,也是許多臺灣閩南人的原鄉;目前則是臺商臺胞生活與就業的重點之一。如果能積極整合相關人力物力,提供充分資源,積極推動「東盟10+1」與「一帶一路」的建設任務,並鼓勵臺胞參與,勢將促進東南亞各地華人與臺胞進一步的交流。

第四,是交通樞紐與貿易中轉的優勢。目前「小三通」的不同航線已逐漸恢復,每天至少有20船班往返兩岸,滿載時5、6萬人絡繹於途。另外,兩岸貨運也將許多來自臺澎金馬的貨物,經由「中歐班列」輸往亞歐各地。今後福建的中轉貿易與交通運輸將爲臺胞提供更大助力,而興建中的翔安國際機場也將發展成爲閩南地區的交通樞紐。

第五,是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目前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一共有21箇中外合作開發園區,分別設置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匈牙利、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印尼、以及東南亞與非洲各國。過去臺灣在工業區與經貿園區的建設上繞富經驗,也培養過大量優秀人才。如果「一帶一路」能積極的將有經驗的臺胞臺商納入,將可大幅度提高經營績效與建設成果。

總之,如果能將臺胞臺商臺生帶入「一帶一路」建設計劃,其規模與成就勢將大幅度超越「小三通」的範疇。這也將使「一帶一路」倡議趨於「小而美」,融入更多優質臺灣元素,使其成果更加多元、細緻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