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擺脫妖魔化 國民黨改革良機(左正東)

九合一大選揭曉,國民黨拿下全國共367席議員席次,民進黨獲277席、無黨227席。圖爲國民黨陣營支持者在選戰中大喊加油。(本報資料照片)

這次地方選舉,國民黨大勝,不但拿下丟掉8年的臺北、桃園、基隆,而且南2都和屏東都開出漂亮選票。對於處在《黨產條例》重壓之下動彈不得,又歷經公投和立委補選接連挫敗的國民黨來說,這個勝利得之不易,各縣市長候選人努力拚搏,鼓舞支持者投票拉票自是關鍵,黨主席朱立倫的運籌帷幄也該大加肯定。

但在漂亮的成績單背後,也有些弔詭的現象值得關注。以戰況激烈的桃園來說,投票率居然只有5成8,同爲激戰區的基隆市也只有6成。當然,確診者、在營軍人和在海外工作被除籍的國人無法投票,自然是投票率偏低的原因。但是,這無法解釋爲何選情激烈的桃園市和基隆市投票率分別低於6都市長投票率和縣市長投票率,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兩地激烈的選情反而讓中間選民不願出來投票。或者,換個角度說,中間選民對民進黨失望,寧可不出來投票也不願意投國民黨,這正是國民黨還沒有克服的難題。

以事後諸葛來看,國民黨雖然找對問題直指核心,在揭弊攻防上屢創佳績,但還沒有在解決問題的辦法上下足夠的功夫。比如論文抄襲的問題,不只是學校把關鬆緊,還涉及官學合作下的學位輸送,新的地方政府要如何處理委託研究,建立可長可久的研究能量。又如疫苗黑箱問題,民衆的高度不滿反映對於政府公開透明的強烈渴望,新的地方政府如何把政府的公開透明向上提升,給予民衆更大的參與和議事空間。又如治安敗壞,除高階警官和黑道互動讓人詬病外,制度面上如何有效預防犯罪和懲治犯罪,乃至於如何將犯罪趕出社區,都需要新的地方政府用新思維加以應對。如果候選人對上述問題的答案無法令人滿意,自然難以召喚中間選民出來投票支持。

然而,如果只把此次選舉當作是民衆對民進黨的懲罰,未免辜負這場得之不易的勝利。從整個選舉過程來看,民衆所要的政治生活很簡單,不過是監督制衡和公開透明,而這也是民進黨霸道民主體制下最爲欠缺的要素。這是當前臺灣爭民主保自由的主訴求,比空泛的抗中保臺要更貼近民衆,也是國民黨首次能夠掌握民主定義權的機會。國民黨應該把握這個契機,讓執政縣市成爲民主政治的新典範,既不走回以前溫良恭儉讓的老路,也不重蹈民進黨網軍治國分化人民的覆轍,治癒專家獨裁的威權毛病和民粹政治的民主痼疾,創造結合社會力和政府力的新治理模式,這比任何大開支票的建設方案,都更能迴應此次選舉民衆表達的不滿和渴望。

更進一步說,這次大勝也是國民黨改革的黃金時刻。這次表現亮眼的民代從上一屆地方選舉脫穎而出,經歷總統大選和公投的洗禮,已經成爲耀眼的勇士世代。如何通過快速的新陳代謝,讓國民黨新一代的勇士從點到線到面,成爲公職主流,進而進入領導階層,徹底改變國民黨人力結構和組織文化,成爲對內良性競爭、對外團結一致的有機戰鬥體,當是國民黨必須立刻展開的改革任務。

盤點這次選舉結果,國民黨拿到13席縣市長、570萬票,比總統大選552萬票多將近20萬票。而民進黨拿到5席縣市長、474萬票,比總統大選817萬票少將近350萬票。不過,以縣市議員來看,國民黨拿到430萬票,比立法委員選舉的472萬票少42萬票,民進黨拿到379萬票,比立法委員選舉481萬票少102萬票。但是,國民黨的縣市議員席次367席,比上屆394席少27席,民進黨的縣市議員席次277席,比上屆238席增加近39席。民進黨的基層實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微幅增加。

這個矛盾的結果告訴我們,這次選舉絕對不是國民黨的全面勝利,而是臺灣人民給國民黨的改革良機。國民黨未來在臺灣是人是鬼,是引領檯灣再次偉大的力量,還是留在「被惡魔化」的角落永無翻身之日,端視能否把握機會進行全面而徹底的改革。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