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地高溫 減排迫在眉睫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儘管才5月,俄羅斯西北部北極圈附近氣溫已接近約32攝氏度。在莫斯科,氣溫已連續多日打破紀錄加拿大中部也異常溫暖,森林野火肆虐,消融冰面騰起濃煙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驚人的高溫,透露出全球氣候面臨的危機。

氣溫升高常態

歷史性高溫席捲北半球,氣候變暖問題又一次引發人們關注。據《今日美國》報道,一項研究顯示,由於氣候變化,現在地球上大部分冰川融化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冰川學家羅曼胡貢奈特稱,阿拉斯加是“地球上冰川融化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俄亥俄州立大學學者朗尼・湯普森表示,喜馬拉雅山的形勢尤其令人擔憂。“在旱季,冰川融水是主要水道的重要水源。如果喜馬拉雅山冰川不斷收縮,印度和孟加拉等人口大國可能在幾十年內面臨水資源糧食短缺。”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9年的一項報告稱,工業化時代開啓以來,海平面已經上升了0.3米,這一進程還在加快。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進一步上升0.3米至1.1米,具體結果取決於地球變暖的程度

“全球氣溫升高已經呈現常態化發展。”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講師王思丹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其影響非常廣泛,包括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喪失、極端天氣頻發、糧食減產等,地球變暖加劇對生態系統的負面作用會越來越明顯。”

人類關鍵因素

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稱,在地球氣溫因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而上升之際,氣候學家預測高溫天氣將越來越頻繁,本月在高緯度地區觀測到的高溫符合這一預測。

倫敦氣象學家斯科特鄧肯在推特上表示,隨着地球變暖,北極地區,尤其是俄羅斯一側,正在經歷越來越猛烈的熱浪。他強調:“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是此中的關鍵因素。”

王思丹指出,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英國《新科學家雜誌近日刊文指出,每當全球經濟步履蹣跚,碳排放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少;一旦經濟企穩回升,碳排放又會恢復增長。目前,全世界已比工業化前升溫1攝氏度,而且即將在2026年至2042年之間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理想目標――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

據英國《衛報》網站報道,全球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復甦,刺激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預計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年增速將達到有史以來第二高的水平。國際能源署警告說,這一增速僅次於10年前金融危機後的大規模反彈。如果各國政府不迅速採取行動,全球減排目標將難以實現。

各方需守望相助

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都批准了2015年圍繞氣候變化達成的巴黎協定。2021年11月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以及大會召開前的談判,都希望達成可信方案,在本世紀中期之前實現淨零排放。

近年來,不少國家提出了各自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和舉措。去年,中國向世界宣示了兩個國家目標――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外,據美聯社報道,歐盟計劃將2050年碳中和目標寫入法律文件。

“各國政府已經提出了相關目標,最重要的是落實。國際承諾必須要轉化到國內政策,才能真正實現巴黎協定所設定的目標。”王思丹指出,同時,推進氣候治理的國際合作非常重要。發達國家應該繼續履行承諾,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爲全球氣候治理提供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