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50週年!臺泥預計五年內減碳10.8% 落實SBT減碳承諾

臺泥董事長安平。(圖/臺泥提供)

記者李瑞瑾綜合報導

今(22)日是世界地球日50週年,臺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目前全世界正陷入COVID-19帶來的失措與恐慌,再度提醒人類省思與大自然間的平衡,臺泥企業團主動承諾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Science Based Targets ),預計2025年總排碳量基準年2016年降低10.8%。

張安平表示,人類,從敬畏自然、敬拜自然,到向大自然學習、借用大自然的力量,忘了與大自然本是一體、更忘了只是向大自然的循環中暫時「借用」。他呼籲在每一次的風暴災難潰堤、與驟雨過後,人類要學會尊重、懂得謙卑,更強調「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分享的是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命運。」

臺泥參與之SBT是由碳揭露計劃(CDP)、聯合國全球盟約世界資源研究所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推動的減碳平臺,原訂時程於2021年內完成減碳目標設定,臺泥主動提前在2020年即提出計劃,預計2025年總排碳量較基準年2016年降低10.8%。而此次臺泥透過參與SBT的過程,一邊參考國際減碳作法,一邊檢視自身的減碳數據,發現現行臺灣法規之限制,讓產業減碳效率與國際有所落差,也是臺泥下一階段將與公部門進一步溝通的重點方向

▲ 臺泥花蓮和平水泥、環保、能源」港電廠三合一。(圖/臺泥提供)

臺泥近年積極朝向循環經濟發展,以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廢棄物,在能源轉型部分,臺泥綠能2019年在彰濱工業區已經完成臺灣第一座風光電廠,結合陸域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總髮電量達15GWt,另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亞洲最大鈣迴路碳捕獲系統,更是全世界減碳的關鍵技術

張安平說,「人一生中使用最多的資源,第一是水,第二是水泥。」水泥及混凝土產品,在臺灣仍不屬於消費者商品無法適用產品碳標籤,爲落實產業責任減碳,並與社會大衆溝通共同關注碳排議題,臺泥將銷售佔比最多之第一型水泥及3000psi混凝土,在今年二月開始進行碳足跡盤查,五月預計與環保署共同建置水泥產業的產品類別規則(Product Category Rules,PCR),申請臺灣第一張水泥產品碳標籤。

水泥產品從原料製程、銷售、廢棄到回收,盤檢對環境的潛在衝擊,並導入「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利用大數據與AI智慧製程,提升產品排碳精密控管,達到循環轉型與科學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