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周恩來詭辭拖延──馬歇爾調停之17(蔣世安)

1938年鄧小平與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人合影。(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6月17日,蔣介石提出關於東北駐軍方案,要點爲:第一,東北共軍3個師分駐興安、黑龍江與嫩江三省,由哈爾濱至滿洲里之中長路,由政府護路憲警進駐。第二,共軍三個師如欲留駐延吉一個師,則其他兩師分駐興安與黑龍江兩省,政府派一個師駐嫩江。第三,熱河、察哈爾及煙臺、威海衛之共軍全部撤退。

周恩來見到上項方案,大爲憤怒。其致中共中央的電報說:「蔣提三文件(關內、東北整軍、交通),混蛋之至!戰意已大明。」乃向馬糾纏,大意是說:

關內,政府要我方從察、熱兩省退出,我方無法考慮。如果強要中共考慮,政府要從平、津撤退。如此必不能解決糾紛。

煙臺、威海衛撤退的要求,如強要中共考慮,中共也可有要求,如把山東行政統一,要政府由青島撤退。

對於東北的方案,政府軍要駐進我們地區來的竟很多,有哈爾濱、牡丹江、洮安、安東、通化和我原來設想距離很遠。

現在卻成我方讓步,政府實際不讓步。政府佔的地方不退,我方爲報復取得的地方,卻須讓出。兵力上政府也不讓。

這方案我全盤衡量後,我即應該辭職,因爲交涉完全失敗了。

蔣有一個企圖,即要中共軍在整軍的過程中,撤出鐵路線和各大城市。要把關內中共地區分爲延安、晉東南上黨、冀南大名、山東臨沂、察熱地區,這樣關內分成5塊,再加東北黑龍江地區。還要我們退出張垣、承德、威海衛、煙臺這些地方。要把我們趕出鐵路線和大城市以外,分成一塊一塊包圍起來,將來再消滅我們。

我(周)現在正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一天天感到困難。如果要一道解決,就得把時間延長,才能求得解決的出路。

屆至6月20日,停戰即將期滿,問題未能解決。民盟人士張君勱、梁漱溟向王世傑說,彼等正促共方接受美國之仲裁權(最後決定權),希望15天的停戰期滿時,如果談判尚無協議,延期商談,不令破裂。王因力請蔣予延期,蔣亦早有此意。故再延展8天,至6月30日爲止。

停頓已久的三人會議於6月22日在南京首次召開,政府代表由徐永昌接替陳誠,共方爲周恩來及美方馬歇爾。是日會議情況,徐氏記曰:

11時,周恩來偕其隨員到,即開會。東北停戰協定,除對方意見不能一致時,取決於美方人員或取決於多數之一點,仍未得到共方同意外,大體已無問題。本件一因雙方意見不一致時之決定問題未解決,一因餘(徐)聲明必停戰、恢復交通、整軍方案3件同時簽字。所以今日議題,僅解決幾分之幾而已。

繼由交通部長俞大維出席討論恢復交通問題,並將東北停戰議題通過。惟整軍方案因駐地問題,未得接近意見,故24日在會外商討,國方則希望簽字後十日,共軍撤離膠濟路,一個月退出蘇北,並將承德、古北口退出,由政府軍接防。

而共方則於27日提出共軍駐地意見。要點爲:共軍保留20個師(整軍方案原爲18個師),中共保有北滿,控制哈爾濱、齊齊哈爾、洮南、牡丹江諸要點,南滿控制安東。華北益都、德縣、滕縣、刑臺、聞喜、承德、張家口,各駐一個師。華中一個軍駐宿遷、淮安、東臺。

6月28日,馬歇爾致蔣備忘錄,報告與周恩來商談軍隊駐地問題,說共方對政府要求共軍完全撤出蘇北及承德,歉難同意。又共方堅持凡共軍撤出之地方政府,在政府改組前,不受阻擾。因此,在6月30日以前,欲完成整軍協定之正式修正方案,似已不及。

蔣自記曰:「周恩來對於整編軍隊案仍蓄意詭辭拖延也」。馬「又已墮入奸黨盜弄之故技中矣」。

這天,蔣召集會報,討論共黨問題,徐永昌記曰:

連日共方提出之對案,仍系拖延政策,一味胡纏。如言蘇北、熱南某某地區可讓出,但既不許另去官吏接收,且須留多少地方團隊防衛;而又說不能改變其政治設施,彼此誰也不許駐兵,是真滑稽到極點,欺人到極點!

馬歇爾亦深感拖延之苦,他說:

在過去餘(馬)所主持之三人會議中,常有因一句措詞,而辯論一小時以上者,現在對獲致一般協議,而欲確定最後方案之詞句,則非一週時間不能完成,或許延至10日亦未可知。

拖延戰術,乃中共長期鬥爭之策略也,目的是「絕對不在協商中,與國民黨解決問題,施用拖延政策,使國民黨政治不安,人心動搖。」

蔣亦瞭解,「共黨策略,蓋企圖在不戰不和與似戰似和之局面下,繼續拖延不決。使國家陷於混亂狀態,政治動搖,經濟破產,以達其顛覆政府赤化中國之目的。」

談判到延展的最後一天(6月30日),仍無協議。期間爭論最大的是蘇北和熱南的地方政權問題。以下則就蔣、周、馬三方面的爭執意見作一比較:

蔣:蘇北共軍於一個月內撤至隴海路東段以北。熱河共軍一個月內撤出承德以南地區。所有撤出地帶地方政府政權,交與中央。

馬:餘意中共不會接受。交出地方政權爲最大困難。

蔣:關於地方政權問題,一政府之下不能另有他政府,一國家之內不能另有他國家,非如此政府不成爲政府,國家不成爲國家。現蘇北難民極慘,數百萬難民不能還鄉。

馬:餘深知主席(蔣)困難,亦極同情難民,但爲難民問題,或致釀成全面戰,甚不值得。

周:政府認爲蘇北共軍威脅南京,承德、張家口共軍威脅北平,應一律撤退,實在毫無道理。反過來,如果我們也說南京威脅蘇北,北平威脅承德、張家口,問題便無法解決。

周:蔣在形式上要我門退出蘇、皖、承德、安東、冀東等地,但承認的只是黑龍江、興安兩省及嫩江半省,華北只是臨沂、大名、上黨等幾個地區,想把我們完全隔開,先限制在這幾個地區,然後再來消滅我們。

周用拖延之術,談而不和,而將拖的責任歸諸國方。說6個月來的談判,已解決了問題的百分之九十,最後國民黨提出要中共撤出4個地區,使談判拖延不決。

延展之期又告屆滿,問題終無解決。蔣則深感無奈,屆滿前夕,約集黨內元老戴季陶、鄒魯及高級官員吳鼎昌、王世傑、邵力子、白崇禧、陳誠、徐永昌等會商,說明共方仍無誠意和解,決裂之不許可,再延期亦無必要,只有明白宣佈政府所希望的,與共黨所要求的,距離遙遠,和平之門不閉,唯待共黨之回頭而已。是晚會商情形,據王世傑之記述:

晚間蔣先生邀約商談關於政府與周恩來、馬歇爾談判之政策。自6月7日至今,雙方已就恢復交通及東北停戰兩事,商定辦法。至於中共軍隊之駐地及蘇北、熱河、安東及膠濟路等地,中共軍隊之撤退問題,尚未商定;惟雙方已承認將整軍期間縮短爲6個月。明(30)日爲停戰期限屆滿之期,蔣先生預定期滿後即無協定,亦不採取軍事行動(如國軍被襲擊,則採取防衛行動)。惟今後形勢,國共關係不善化、則惡化。故予(王)意仍主成立協定;即令協定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亦可避免局勢之惡化。予意中共問題爲一世界問題。在蘇聯與美國關係未明朗確定之前,我如與中共大決裂,蘇聯必利用美方對我之責難或猶豫,而公然助共。

王氏的分析,雖至準確,但也實在找不出更妥善的解決辦法。蔣氏以戰逼和之策,乃告失效矣。

【未完待續,蔣世安專欄每週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