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癡心愛國的蔡逸儒(郭冠英)

蔡逸儒(圖/郭冠英提供)

馬英九在南京看了大屠殺紀念館,重慶看了抗日紀念館。其實中國的抗戰並沒有結束。

馬英九當年在我國臺灣區,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就是想維持一個和平的模糊空間;而我國大陸區,爲了和平演變,也容忍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希望恢復同胞感情,心靈融合,達成終極統一。

有說,馬英九這次大陸行,表示了他是支持終極統一的。這或許是他在臺大與王曉波訂交以來,所保留下的最後一點堅持。

就是爲了這點堅持,大量陸資挹注到臺灣,兩岸愈來愈好,中國安好,就是晴天。可是,這又是臺獨和美國的陰天,他們堅決反對,「太陽花」暴亂就此而起。

2014年「服貿協定」,就是大陸給惠讓利,對臺灣區的最大善意,也是和平交流下去的必然,但這反被臺獨認爲大惡意,會中斷其務實獨功,把它說是「統戰毒藥」、「木馬屠城」,乃起了這個毫無道理,荒謬至極的動亂,佔領了立法院一月之久。

同樣的事,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也發生,當場擊斃4人,還轉播,亂立平。臺獨對此很尷尬,說好說壞都難,說好,那「太陽花」和臺獨的聖牛,227時的天馬茶房的襲警起義,怎麼說?

推崇這種「思之極恐」「普世價值」的,叫做「臺灣民主基金會」(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它的董事長是立法院長,當年開門揖盜的王金平。怪的是,副執行長是蔡瑋。

該會一份臺獨文青式的自我介紹是:「臺灣民主轉型成功,不僅是2300萬人民值得驕傲的歷史性成就,更是國際社會讚賞的焦點。基此,爲積極鞏固我國民主與人權進步實績、回饋國際對我長期的堅定支持與協助,同時藉由參與全球民主力量網路的聯繫,促進我國參與全球民主政黨及相關組織之活動,……於焉成型。2003年6月成立……。」

全篇「臺灣、轉型、人民、國際、讚賞、鞏固、回饋、全球、網路、組織……。」完全是教科書抄來的。

蔡瑋對我說:「爲了這些『回饋』,我必須常常批錢給美國要求在各國反民主、搞鬥爭的團體。批到手軟,我是能夠少批就少批,能夠阻止就阻止。很痛心。」

我在2018年3月,寫了「國旗,我敬禮。」一文,說中國臺灣省政府,有面最大的國旗,7乘5公尺,但在「大腸花」後暴亂時,省府淪陷,國旗被焚,國父像被遮辱。

318國殤日又到,一干暴徒現全判無罪,不禁令我想起蔡瑋,在4年前3月23日晚的痛心疾首。

我寫下了當時的心情:

「車子在中興新村光復路下,我還在想,這裡微涼,空氣清新,安靜,是一個好的居所,我能在這裡工作段時間,實不錯。這時,手機響了。蔡瑋:『他們打入了行政院。』我聽了,心裡一沉,這麼快?這裡的一切,就要變了。這份寧靜,難保。我站在外面,看了一下,才進屋。

他們,就是憎恨這個國家;他們,就是恨中國人。你對他再好,再說我們是同胞,沒用。他認爲不是,他恨這個字,畏威不懷德。

你說出這點,他們更恨。

本來,60多年前就要攤牌,他們沒成,恨到今天。現在,再試。

蔡瑋:『也好,鬧到極點,一次解決』。」

蔡逸儒(圖/郭冠英提供)

2016年6月,《中國時報》報導,蔡瑋20日病逝。66歲。說他作爲一位愛國者,政治評論人,一直在維護國家利益與安全,積極支持國家統一,寫了大量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的文章。蔡瑋堅持九二共識、憲法一中,直到病篤,還念念不忘兩岸和平交流,仍想盡其餘熱,爲此做點事。

蔡瑋是新加坡聯合報亞洲事務專欄作家,常以蔡逸儒之名寫文,以紀念他早逝的獨子。

他嫉惡如仇,敢言敢爲,對民族大義一貫堅持。去年9月到大陸出席抗戰勝利70週年九三閱兵,因此被民主基金會強迫去職。蔡瑋當時表示,以民族大義的立場來看,我國當然要擴大慶祝抗戰勝利。他還指責國民黨對連戰的批評,是缺乏高度、深度、廣度的短期政治思考。

黃智賢說:「蔡瑋在病榻前,心心念唸的,是他愛的這個國家。他說自己是臺灣最後一代中國人了。爲了堅持中國人這個念頭,在臺灣,在自己土地上,忍辱與任謗,只能甘之如飴。」

從早期在調查局工作,後入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文化大學教政治,進入民主基金會任職,他一直參與國家安全政策的研究與獻策,是馬英九總統的智囊與朋友。馬在卸任後,立刻來探望他,對他患病深表惋惜與不捨。

馬來看蔡,可能與我的轉告有點關係。我去萬芳醫院看望蔡,他對我說:「老郭,我時候到了,還看你繼續愛國了。」然後他又說:「你知道我現在最喜歡吃什麼?旺旺雪餅上的糖屑,舔一點點,很滿足。」

我聽了難過,馬上下到院廳,找到有賣「旺旺米果」的,買了一包上來給他,最後爲他做點事。

我又想,馬英九剛卸任,他家就在興隆路附近,該告訴他來看一下。第二天我去,蔡就告馬來了,說:「他怎麼曉得?」

最近妹妹告訴我,她的公公許先生要買房子,倒是我父親知道馬鶴凌有房要賣,就叫許親家去買,妹妹說她們印像深刻的是,一房間走道都是報紙。

1972年,我在研究所時,參加國民黨「青工會」辦的暑期活動,與馬鶴凌相處一週,蠻好的,但我都不知這買房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