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3.76億人,全面取消參保戶籍限制影響幾何︱晉觀醫養

我國流動人口已達3.76億,佔到了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讓這部分人能在工作地和居住地參加社會保險,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是進一步促進勞動力流動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完善社保關係轉移接續政策。

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是受戶籍限制而不能在就業地參保的主要羣體。自從2020年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一攬子支持政策之後,非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進入快車道。

全面取消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

第一財經從地方瞭解到,目前除了北京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仍有戶籍要求,全國其他城市,包括超大城市都出臺了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政策,但不同地區參保靈活就業人員可參加險種不同,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參加養老和醫療保險,一部分地區還可以參加失業和工傷保險。

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孫永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我國有大量流動人口不在戶籍所在地就業,參保應該是與就業有關,而與戶籍無關,這樣纔有利於勞動力的跨地區流動和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這些年來,政府一直在推動解決就業地參保的問題。

2023年4月,上海市發佈《關於靈活就業人員參加本市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23年5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該市戶籍人員、外省市戶籍靈活就業人員等均可在該市參保。

上海市規定的靈活就業人員範圍是,年滿16週歲且男性未滿60週歲、女性未滿55週歲,在該市勞動就業的自僱人員、無僱工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

杭州市規定,年滿16週歲以上、未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意願且具有繳費能力的靈活就業人員,都可以自願以個人身份申請參加杭州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非杭州市區戶籍人員,在杭州市區辦理靈活就業登記後,就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對第一財經表示,因爲取消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政策目標和特大城市人口減量發展矛盾,所以決策權放在城市層面。目前,除極個別地方外,各地均已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保的限制。

14日,北京人社官微發文稱,目前,北京市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具有本市戶籍;二是在法定勞動年齡內;三是沒有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當下靈活就業人員的主力軍,其中包括依託電子商務、網絡約車、網絡送餐、快遞物流等新業態平臺實現就業的勞動者等。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目前全國職工總數約爲4.02億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8400萬人,已經佔到了全國職工總數的五分之一。

2021年9月,北京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這份通知提出,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與“全民參保計劃”。逐步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險制度,穩定長期在京實際就業的“平臺網約勞動者”和“平臺個人靈活就業人員”可按規定參加北京市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也可選擇在戶籍地參加社會保險。

張成剛表示,這是北京市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戶籍方面政策的一個“開口”,允許長期在北京工作的非京籍新就業形態工作人員在北京參保,但是卡在“長期”的界定上,此後也沒有看到公開的操作細則。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口流動尤其是勞動力流動是健全統一勞動力市場的必要條件,隨着社會保險統籌層次的提高,尤其是基本養老保險逐漸實現全國統籌,流動人口在就業地參保基本無障礙。

“目前,仍有個別戶籍管控的超大城市還有限制。此次決定提出全面取消,就是要破除這些限制,規範社保登記參保,加之健全全國統一的社保公共服務平臺和完善社保關係轉移接續政策,徹底解決一人多戶、重複參保的問題,有利於夯實社保底層數據,可爲下一步社保基金精算做好鋪墊,也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社保基金預算效率。”張盈華說。

養老、醫療爲就業地參保的主要險種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流動人口爲3.76億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爲1.25億。

全面取消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對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就業形態人員是一大利好,他們在參保地就業將不受戶籍約束,他們可以依據靈活就業者的政策參加社保;另外對於面臨職業“空當期”的非戶籍人員也是利好,他們從原單位離職之後,可以先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保,保證社保不斷繳。

比如深圳市提出,在空當期,如屬於在深圳市靈活就業的人員,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深圳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深圳戶籍人員,也可以選擇參加深圳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從參保的險種來看,無本地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費率爲20%,職工醫保的繳費費率爲10%左右,各地略有不同,繳費全部由個人承擔。

8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放開放寬在常住地、就業地參加基本醫保的戶籍限制。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要切實落實持居住證參保政策,推動外地戶籍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在常住地參加居民醫保。超大城市要取消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醫保的戶籍限制,做好在就業地參加職工醫保工作。鼓勵大學生在學籍地參加居民醫保,落實參保相關政策,抓好大學生參加居民醫保擴面工作。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黃華波表示,全面取消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可以讓異地就業、異地務工、異地居住和上學的羣衆和孩子們可以更方便就地參保,從而更好就地就近就醫購藥時方便醫保報銷,尤其是聚焦中小學生兒童和靈活就業人員,提出取消戶籍限制,進一步助力新型城鎮化取得新的成效。

指導意見對於不同的人羣進行了分類,外地戶籍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大學生參加常住地居民醫保,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參加職工醫保。

我國居民醫保的繳費政策實行“政府補貼+個人”的繳費方式,2023年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爲1020元,其中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每人每年640元,個人繳費標準每人每年380元。

第一財經瞭解到,與職工醫保不同,由於參加居民醫保涉及財政補貼的問題,外地戶籍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等參加居民醫保,戶籍地和就業地如何進行財政補貼,是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

孫永勇表示,在基本養老保險領取上還是會有與戶籍相關的年限規定,比如,跨省流動就業人員未在戶籍地參保,但按國家規定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待遇領取地爲戶籍地的,會要求其基本養老保險關係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才能辦理待遇領取手續。

“很多時候,資金需要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然後由戶籍所在地發養老金。但在歸集資金的時候,統籌賬戶中所繳的費用並沒有全轉過去,這就可能加大戶籍所在地政府的責任。而且,這還涉及視同繳費年限問題。”孫永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