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溫1.5度內達成率僅14% 氣候專家籲盤點衝擊與調適規劃

在COP28舉行前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11月20日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打破紀錄-氣溫再創新高,但世界未能減少排放》。(報系資料照)

在COP28舉行前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11月20日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打破紀錄-氣溫再創新高,但世界未能減少排放》指出,有專家解析報告並指出,今年的排放差距報告不斷透露要達到巴黎協定2與1.5℃的目標,在2030之前必須要減碳達28%與42%,在剩不到10年的有效時間,不行動是不可能的。

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位學程專案助理教授曾琬鈴表示,今年的排放差距報告中,透露出的訊息爲「我們的努力還不夠,我們必須要行動,並且是立即且有效的行動。」,報告指出很明確的科學事實是目前達成1.5℃目標的機會並不樂觀,同時考慮到經濟發展弱勢國家的調適能力也較弱,這是COP28勢必要討論的氣候正義主題,延續去年的賠償基金與即時天災預警系統話題,今年不該只是話題,而是共識與決策。

中興大學生物與永續科技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徐佩君說,報告中提到即使在最樂觀的情境下,也只有14%的機會可以控制升溫在1.5°C,提醒未來的氣候條件很可能會越來越嚴峻,對於臺灣在暖化下面臨的極端天氣與氣候風險,我們需要做好準備,加強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及提升韌性,編列足夠的調適預算以確保減碳與調適能夠並重。

徐佩君提醒,全球暖化第一影響的就是對溫度敏感的農作物以及漁產養殖,另外研究顯示,臺灣在全球暖化持續加劇的情況下,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強度增加,舉例來說,極端高溫日數增加、暴雨強度增加、連續不降雨日數增加、強臺比例增加。面對這些風險,應該推行相應的政策、發展相應的技術去解決,並從現在就開始盤點相關的衝擊與調適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