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次發佈知識產權保險產品清單 知識產權保費累計近8000萬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發佈《深圳市知識產權保險產品清單(2025版)》,涵蓋深圳市6家保險機構共81款知識產權保險專屬產品。

清單內的產品覆蓋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版權、地理標誌、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數據知識產權等知識產權類別,包括海外知識產權維權保險、數據知識產權安全保險、專利許可信用保險、知識產權資產評估職業責任保險等特色產品。

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費累計近8000萬元,爲17000餘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近70億元。

記者從業內人士瞭解到,深圳未來會產生巨大的科技研發及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的相關需求。

對此,近年來,深圳加快推進知識產權保險工作,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指導保險機構積極開發知識產權保險產品,鼓勵創新“科技+保險”服務模式,大力提升保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爲創新主體自主知識產權的確權、用權、維權提供風險保障,持續激發社會創新動力和經營主體活力。

從2023年開始,《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領域專項資金操作規程》增設知識產權保險資助,對深圳企業投保海外侵權責任保險、專利執行保險及專利被侵權損失保險相關險種的,每年給予50%、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保費扶持,鼓勵企業通過知識產權保險抵禦風險。

隨着更多支持政策的出臺、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升以及險企爲謀求業務增量加大對非車險的佈局力度,深圳保險業也在不斷優化知識產權保險的商業模式。

過去,由於知識產權保險逆選擇風險較高,險企對這類業務的承保積極性並不強,但近年來這一現狀有所改變。

一方面,知識產權保險產品的設計愈發貼合市場需求和真實的業務場景,例如幫助出口企業化解海外知識產權糾紛風險,針對出口企業的海外知識產權侵權場景、電商客戶知識產權維權場景等開發專屬產品。

同時,深圳險企也在逐步利用知識產權大數據分析以及綜合除知識產權外的企業研發能力、技術路線和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分析,健全風險評估體系。

此外,深圳險企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領域的定位由單純的產品提供者轉爲資源整合方,連同各類機構共同打造金融和服務生態體系。在此過程中,保險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功能定位也由簡單的“風險防禦”前置到幫助企業“風險減量”。針對一些高風險標的或對象,險企的技術識別和風險衡量能力也在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