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調適假 高中職3月起試辦

教育部表示,規劃自今年三月起,依照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職試辦,但正名爲「身心調適假」(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侯永全/攝影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日前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儘快上路」連署,短短一天,逾三千名國高中生參與。教育部表示,規畫自今年三月起,依照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職試辦,但正名爲「身心調適假」,試辦期間一學期最多可請三天,且需出具家長同意證明,希望於試辦後一一三學年、今年八月起穩健上路。

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生至大學生嘗試輕生通報件數逐年攀升,一路從二○一六的一○八九件,到二○二○年則暴增爲八七三○件。青民協認爲,身心調適假可提供學生調適機會,成爲主動尋求幫助的契機。

教育部指出,身心調適假是爲以利學生輕微心理不適時可以調整心情、平衡身心,學生每次請假可以半日或一日爲單位,當日到校前若要請身心調適假,應由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先通知學校,並於返校後依規定完成請假程序。

至於已到校學生,教育部表示,學校應先了解學生身心不適原因並聯系家長,若有特殊情況,則學校應聯繫家長接送。

但教育部也指出,定期學業成績評量和學期補考期間不適用身心調適假,請身心調適假的學生也不得領全勤獎。針對請假學生,學校應定期彙整提供校內輔導室等參考。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林金財呼籲,學校應避免標籤化請假學生,不應把請假跟心理有問題畫上等號,學生想調適壓力就應給予空間,除非學生本人有需求,切勿因學生請假就恣意通報輔導。

但也有高中校長憂心,身心調適假不用醫病證明等,只要家長首肯即可,但不少家長一直以來放縱子女或過度膩愛,子女不想上課都許可,況且大學心理假上路以來也發生亂象,如不少學生和伴侶鬧彆扭,甚至只是前一天太累就搬出心理假不來上課,高中端若碰上沒有責任感的家長,恐變成合規的逃課方式。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則認爲,身心調適假立意良善,但僅解決部分問題,應從根本上預防、早期介入,而非全面依賴用放假解決問題。尤其導師應更要能主動識別需要協助的學生,教師若本身無輔導背景也無妨,但要能釋出關懷、適時轉介輔導資源。